从旅游管理和服务角度看,取消门票预约固然能够解决一些被人们诟病的问题,然而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全部取消。业界要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为目标,采取更加精细化的手段,提高旅游便利化和管理水平,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暑期旅游旺季将至,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本服务质量、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端午假期前,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除苏州博物馆外全市其他景区一律取消门票预约。2023年9月以来,全国已有多地宣布取消景区及文博场馆门票预约要求。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取消门票预约是顺应社会期望之举,业界应本着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宗旨,采取更加积极、便利的措施,为广大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旅游景区实行门票实名制预约,是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出台的一项客流管理措施,旨在通过限制景区游客总量、引导客流分时段均匀分布、识别游客身份等手段,保障游客的健康和安全。这一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间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水平,也提升了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恢复常态化发展,实名制预约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包括过度采集游客身份信息、无法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老年人预约不便、入境游客个人身份信息不识别无法实现预约等问题。
取消旅游景区门票预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此次苏州、北京等城市的做法,释放了优化调整景区和文博场馆门票服务的积极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从旅游管理和服务角度看,取消门票预约固然能够解决一些被人们诟病的问题,然而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全部取消。业界要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为目标,采取更加精细化的手段,提高旅游便利化和管理水平,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首先,要科学研判景区吸引力和容量,实行分类管理。旅游景区的性质、类型、空间规模、旅游吸引力等差异较大,一般性景区游客规模常年在饱和量之下,从客流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角度看,并不需要进行提前预约,游客抵达现场即可随时购票入园。因此,此类景区日常根本没有提前预约的必要。目前,北京等地取消景区门票预约,也主要是针对此类景区。然而,诸如北京的故宫、国博及苏州的苏州博物馆等热门景区,即使是在非节假日,游客数量也有可能超过饱和容量,因此实行预约入园的管理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从游客的角度,门票预约可以提高旅游的计划性,避免抵达现场而无法入园的尴尬;从景区管理的角度,可以严格按照景区容量和流量管理规定,科学疏导客流。因此,北京、苏州等地出台的取消门票预约的做法并非“全面取消”,而是实行分类管理,部分热点景区和文博场馆仍需提前预约。
其次,要积极开发更加多元化的购票和入园途径,提高旅游计划性和便利化。毋庸置疑,从游客的角度看,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旅游出行的计划性,使整个旅游行程更加便利、顺畅和高效。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取消景区门票预约的关键点是取消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实名预约”,而不是“预约”方式。取消“实名预约”之后,景区仍然要实行门票预售,以便于游客提前安排出行计划,特别是要开放旅行社团队门票预售通道,以提高团队旅游的计划性和便利性;要开放更多包括增设现场购票窗口等在内的购票途径,方便游客购买景区门票。
再次,要通过拓展资源和空间,提高景区容量,以接待更多的游客。一些热点景区可游空间和日容量、瞬时容量有限,然而由于其资源和景观质量高、品牌影响力大而成为游客扎堆游览的目的地,特别是节假日常常人满为患,往往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导致许多游客被挡在园区门口。
此类景区,一方面要提前做好景区客流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游客做好时间规划;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空间和时间资源,通过适当提前、后延开放时间等方式,拉长景区开放时长,提高景区每日游客接待量。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景区和文博场馆,也可根据季节和旅游淡旺季,推出夜间游览,让游客能够更加便利地参观游览。
最后,要加强技术监控,杜绝“黄牛”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黄牛”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或技术漏洞,进行非法“囤票”高价获利。取消景区门票实名预约,不能给“黄牛”囤票倒票可乘之机。旅游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与技术支持机构的合作,强化技术监控和对景区经营机构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实名预约”与“实名购票”的关系;二是指定入园日期门票预售与无明确入园日期门票预售的关系。只有统筹好上述关系,才能使取消景区门票实名预约制取得积极成效。
总之,取消景区和文博场馆门票预约制度是优化调整门票服务的有力举措,文旅部门要指导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做好门票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特约评论员 王德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