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6|回复: 0

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巡礼(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4 0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3月1日评选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宜阳县苏羊遗址、永城市王庄遗址、新野县凤凰山遗址、太康县刘庄遗址、安阳殷都区洹北商城遗址、濮阳华龙区干城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遗址、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军冢遗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邓州市邓州古城遗址等10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


  濮阳市华龙区干城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发掘领队:李一丕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干城遗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孟轲镇东干城村南及西南。该城址略呈圆角近方形,东侧有一南北墙,将城址分为东、西两部分。结合考古发掘断定的城址年代,对照文献记载,综合地名因素等情况推断,此次发现的古城址可能是历史上战国至汉代时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分别对古城址北城墙东段及东城墙北段和西墙中部进行发掘,此次发现的古城址的年代推测为战国至汉代时期。
  城墙在西汉中晚期以后被洪水带来的淤沙和胶泥彻底淹没在地面之下。以五一路与东濮路交叉口处的西城墙为例,结构上分墙基、主墙体、内外护坡几部分,修筑方法上采用堆筑兼夯筑的方法修建而成。
  另外,发现一批汉代墓葬,墓葬有打破城墙的现象。这批墓葬普遍形制窄长,随葬品均放置在头部。墓葬内出土的随葬品有五铢钱、镀金铜泡、盖弓帽、铜带钩、铜镜和陶器等。在M22内出土骨签,上刻天干、地支及五行,字口刻槽内涂朱砂或红色颜料,可能是古代占卜吉凶的遗物,在河南尚属首次发现。依据墓葬形制特点及随葬品判断,这批墓葬的时代多为西汉时期。
  该遗址是濮阳地区继西水坡遗址、高城遗址、戚城遗址之后,又一座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古遗址,是濮阳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又一见证和城市历史文化名片。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刘涛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是东汉、魏晋和北魏时期的都城。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魏洛阳城宫城东墙、宫城东南角、仓窖区西北角等部分进行了发掘,除确认了宫城仓窖区西北角的位置和建筑结构外,新发现了或与东汉北宫宫墙有关的遗迹,进而为确认东汉北宫的范围、选址以及宫城形制演变提供全新的资料。
  新发现的东汉北宫东墙、南墙均巧妙地利用了台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台地边缘冲沟内侧修筑而成;东汉北宫的范围,与魏晋、北魏时期的宫城范围大致相同,只是不同区域的垣墙位置略有摆动;东汉—北魏时期宫城宫墙外侧,均有宽度不一、不同时期的道路,北魏时期的道路最宽;北魏宫城范围的形成,不仅可上溯到魏晋时期,在东汉时期即已经形成;北魏宫城系在东汉北宫、魏晋十六国洛阳宫的基础上修筑、沿用而成。
  这一发现,从考古资料上确立东汉北宫的范围,从而将汉魏洛阳城宫城的始建年代从魏晋时期上推到东汉时期,极大地丰富了汉魏洛阳城历史文化内涵;东汉北宫依据自然地貌营建的事实,直观体现了汉魏洛阳城的营建思想及古人对于自然条件认识和利用所达到的全新高度。在仓窖区的发掘中,于北魏宫墙东侧,发现有二百余块陶钱范,可辨钱文的有“大泉五十”,这是首次在汉魏洛阳城遗址发现明确的新莽时期遗物。


  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军冢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樊温泉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大马乡周家村东部,现由郑州航空港区代管。2023年6月,为配合航空港区国际陆港项目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军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墓地的布局、结构、营造过程、年代和级别等信息。
  将军冢遗址墓葬为砖石砌筑墓,由封土、墓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东西侧室五个墓室组成。墓葬主体南部设有陵前建筑。墓室室内为砖砌结构(不含墓道)。封土为圆台形;墓道为长斜坡墓道;前室和中室石门门额各有一块画像石,前室门额画像石主题为麒麟和天禄,中室门额主题为青龙和白虎,雕刻技法应为减地平雕;墓室墓壁均为双层墓壁,墓顶均为四面结顶式穹隆顶部。后室中部有一葬具,推测应为墓主人的棺椁,北部设有边箱,内有一具人骨,初步判断为成年女性,头向东,面朝下。墓葬年代应为汉灵帝熹平五年前后,推测墓主人去世时间应为东汉灵帝熹平五年闰五月廿二。
  将军冢遗址出土有陶罐、彩绘陶壶、铜镜、铜车马器、铁剑和买地券等。其中一块买地券上为“……熹平五年闰月辛卯朔廿二日……田五十亩为冢田地……”。
  封土、墓道、墓室、建筑基址和棺椁内均出土有大量五铢钱。除了完整钱币,在葬具内部和填土发现大量的剪边钱和对文钱,这一损钱行为符合东汉晚期顺桓时期特征。
  初步认为本次发现的五处建筑区域,其中初步判断一号、二号和三号建筑基址应为将军冢的墓前建筑。一号建筑基址,位于建筑区中部,墓葬主体南部,由房址和祭祀区组成。
  将军冢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东汉晚期高等级贵族的陵园设施、祭祀活动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汉代高等级贵族和葬俗葬制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东汉高等级墓葬分期研究中具有标杆价值。


  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韦正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是唐宋时期龙门石窟周边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是唐代皇家寺院,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东山南麓。2016年~2023年,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香山寺遗址进行发掘,已发掘4000平方米。
  1号建筑基址的地面正中为一半地穴式遗迹,内有舍利瘗埋空间。2号建筑基址的遗迹主要有北部居中的砖构遗存、方形夯土台基、三面踏道基础、散水和台基上的磉墩遗迹。台基夯筑,分早、晚两期,早期建筑为唐代地面砖构遗存、地下夯土基槽及外围地面,其中的砖构遗存为塔基,小方坑为地宫。晚期建筑由地上夯土台基和附属设施组成。台基表面有环绕中部塔基的磉墩遗迹,其内外两重,对称分布。台基外东、西和南侧有踏道。台基包边外侧残存散水。第三级台地发掘的殿基基址的西半部揭露出的条石墙基,平面呈曲尺形。
  出土遗物有石刻、建筑构件和陶瓷器、铜铁器、铜钱等,另有鎏金铜器残片、铜造像等。2号台基出土石质类建筑构件有门砧石、石门槛及石螭首,减地浮雕及阴线刻有犀牛、独角兽、胡人和天王像等精美图案。石造像有佛头、女俑头、力士头等。舍利器具有石函,阴线刻四神图案。
  2号砖构遗存为具瘗埋功能的砖塔,年代为7世纪后期,初步推断瘗葬者为入唐的天竺高僧地婆诃罗,是唐东都洛阳地区唐代塔基经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者。2号台基有前后两期,毁于北宋末或宋金之际。第三台地上的殿基初步推测为唐宋时期大殿基址。
  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唐代两京地区的佛寺考古,特别是山地寺院考古以及中古时期佛寺布局、唐宋时期建筑台基踏道及周边营造范式、建筑范围和平面布局、古代舍利瘗埋制度和舍利器以及研究唐代美术工艺、丝路文化、东都佛教艺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邓州市邓州古城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赵文军
  河南省邓州市邓州古城遗址位于团结路宋金古街遗址中西部,为一期发掘区东扩部分。2022年7月~2023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邓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
  宋代街铺,由L1和两侧分布的G5、G6及临街商铺构成。L1作为城市东西商业大街一直在使用,古城街巷肌理从唐代沿用至今。F5内北侧灶附近见有大量铜钱,疑与经商活动有关。
  明代庭院,即L3。两边用竖砖砌成。L3整体布局、建造技艺具有典型的南方造园艺术特色。
  清代街巷,由F2、L2、F3和L1联合组成的街巷。F2、F3分别位于L2东、西两侧。F3四开间,墙体为夹墙结构。
  此外,通过探沟解剖和布设探方还发掘了邓州古城遗址迎旭门城墙遗迹。结合地层、遗迹打破关系和出土遗物推断城墙年代下限为宋代。
  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丰富,以瓷器为主。日常用品以瓷碗、盘类是为大宗,常见釉色有白釉、影青、黑釉、酱釉、青花和孔雀蓝等,装饰技法常见有刻、划、模印。可辨窑系(口)有耀州窑、邓窑、钧窑、当阳峪窑、定窑、磁州窑和景德镇湖田窑等。
  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一个城市的格局风貌及从隋唐到宋金元明清的格局变化,印证了唐、宋、金、元时期邓州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灿烂的物质文明。宋金古街遗址二期揭露除宋代街道外明清寺院禅房遗址,揭示了从龙兴寺到福胜寺的寺院历史格局变化线索。并体现了邓州是宋金时期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迎旭门古城墙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中有关邓州古城创修的记载,为下一步寻找邓州古城早期城墙遗迹和研究古今重叠型城市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张体义/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5-3 22:14 , Processed in 1.2111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