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6|回复: 0

【生活科普】每周吃鱼的量达到这个数,死亡风险可以降低15%!吃哪种、怎么吃,有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9 14: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老话常说“无鱼不成席”,鱼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而且做法众多,麻辣水煮鱼、酸菜鱼、剁椒鱼头、茄汁鱼片、砂锅鱼头汤……道道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但在营养学家眼里,它的营养更值得称赞——鱼肉不仅是进补的好食材,还富含优质蛋白质、铁元素、硫胺素、核黄素、钙、磷等营养素,而且脂肪含量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益处多多。

  而前段时间的一项研究,又给了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吃鱼的理由。

  PART.

  01

  吃鱼达到一定量

  能降低死亡风险

  近日,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对18215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受试者进行了长达11年多的随访,结果发现: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3份(每份50g)的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4-6份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

  而这主要是因为,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

  但这并不代表吃鱼越多越好,每周食用鱼类7-10份,全因死亡率降低8%;超过11份,就和死亡风险没有明显关联了。

  除了能保护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常吃鱼还有以下好处:

  01

  预防糖尿病肾病

  之前一项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在2.2万中老年人中进行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一周吃两次鱼,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每周吃鱼不到1次者,18%的人出现了蛋白尿;而每周吃鱼多于1次者,近4%有蛋白尿。

  研究者推测,或许是因为鱼油改善了血脂状况,也或许是因为鱼肉富含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

  02

  预防结肠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在15年间对欧洲范围内的47.6万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吃鱼超过357克的人,比起每周吃鱼少于63.49克的,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了12%。而这可能与鱼肉所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有关。

  而富含ω-3脂肪酸的鱼,主要是深海油性鱼,如三文鱼、凤尾鱼、鲱鱼、沙丁鱼、鳟鱼、鲭鱼等等。

  03

  睡眠好,智商高

  一份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吃鱼不少于两次的孩子在智商测试中得分比那些“很少”吃鱼或者“从不”吃鱼的孩子平均高出4.8分!

  还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增加鱼肉摄入(每周至少吃一次鱼)可降低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而这主要是因为鱼肉中富含的DHA,可以促进神经网络形成、信息传导加快,还对伤亡的脑细胞起到明显的修复作用。

  除了深海鱼,其实中国本土的海鱼,亦或是淡水鱼营养价值也都不错,性价比相对更高。

  PART.

  02

  对症吃“鱼”,更显价值

  不同的鱼,营养也略有差异,对症吃“鱼”,能更好地显现出它的食用和养生价值。

  01

  带鱼,补钙、益五脏

  带鱼是相对来说比较平价的海鱼,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低:

  ①不饱和脂肪酸比普通的淡水鱼要高;

  ②在常见的动物性食物中,带鱼的含钙量位居第二位,远高于鸡鸭以及猪牛羊等常见肉类;

  ③带鱼中还富含两种补钙的“黄金搭档”——维生素D和镁,它们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协同帮助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而从中医药学的角度,带鱼还有补益五脏、养肝补血、暖胃润肤等功能。

  02

  鲫鱼,健脾补肾

  鲫鱼以2~4月份和8~12月份最为肥美。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常吃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能健脾补肾、利水消肿、补中益气。

  中医认为,鲫鱼搭配上黄芪、茯苓、干姜、白术,煮汤食用,可更好地发挥健脾、补肾两种好处,非常适合脾肾阳虚人群作为日常食疗方,有助于温补肾阳、强壮体质。

  【健脾补肾鲫鱼汤】

  主要食材:鲫鱼1条,茯苓20克,干姜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

  做法:

  ①底油烧热后放入鲫鱼,大火煎至双面金黄;

  ②加入葱姜爆香后,将锅内多余的油脂倒出,然后往锅中放入泡软的茯苓、干姜、黄芪和白术,并加入足够的白开水;

  ③大火烧开后再煲10-15分钟,等汤汁变浓白开中火,继续炖制3-4分钟,即可出锅食用。

  03

  黑鱼,美容强心脏

  黑鱼中含有辅酶Q10,它被称为心脏的“动力之源”,能为心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预防突发性疾病;而且辅酶Q10还有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缓解疲劳的好处。

  而中医认为常吃黑鱼,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04

  鳜鱼,嘌呤低、益肺

  鳜鱼的嘌呤含量较低,是为数不多的低嘌呤水产,非急性发病期的的痛风患者也可以比较放心地食用,但不可盲目过多食用。

  《本草纲目》记载鳜鱼“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很适合体弱无力、脾胃气虚、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食疗本草》还称它有补肺气、治肺痨的作用。

  PART.

  03

  健康吃鱼,牢记3点

  吃鱼虽好,但吃不对不但无法获益,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因此,吃鱼时要记住以下3点:

  01

  鱼肉不能完全代替红肉

  各种红肉,如猪肉、牛肉等时常会遭到批判——吃多了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缩短寿命!因此很多人就想着只吃鱼肉、虾肉,不吃红肉。

  但要知道,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特别是鱼肉中铁质的含量远不如红肉。

  健康的做法是以鱼肉、鸡肉等白肉略多,约每日摄入75-100g,红肉略少约50-75g,相互搭配吃,保证营养的平衡。

  02

  清蒸最健康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被破坏,清蒸则是最合适的烹饪方法,温度低、用油少,营养不易流失,更能保持其本真的味道。

  03

  3类鱼少吃

  ①腌制咸鱼: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一种2A类致癌物,长期食用容易使血管扩张,增加致癌风险。

  ②生滚鱼:淡水鱼中可能存在“肝吸虫”,若是没有完全煮熟,有残留,有可能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器官衰竭等。

  因此,吃淡水鱼一定得煮透,而吃鱼片至少要用90~100℃的沸水至少焯煮15秒以上才安全。

  ③野生鱼:野外环境下,塑料微粒、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都是无法把控、预测的,甚至还可能会有一些有毒的菌、藻、寄生虫,因而不建议盲目食用。

  来源:我是大医生官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8 21:10 , Processed in 1.2690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