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0|回复: 0

糖与“虫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6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郑大二附院田晨光

  人体最硬的组织是什么?骨头吗?不,是牙齿,更具体地说是牙釉质。牙釉质硬度的“洛氏指数”是340,相当于牙本质硬度的5倍。

  这么硬气的牙齿,是不是什么都不怕?不,牙齿是“欺硬怕软”的典型,它怕糖。

  中国最早的淀粉制糖是饴糖。《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中记载这样一段文字:“穰岁之后;惟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其中,“含饴弄孙”的意思是说:口含饴糖,逗孙辈玩耍。殊不知,制糖技术的发明,不只带来甜蜜的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牙齿问题。

  人类罹患龋齿(蛀牙、虫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食物结构演变的历史。我国考古专家对大量的标本和数据分析后证明了,龋病发病率的升高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的出现以及人类食物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增加息息相关。

  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代表,俗称糖类)广泛存在于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在我们进食咀嚼的过程中,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渣必然会残留在牙齿表面或齿缝里。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成为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对牙齿产生腐蚀,“水滴石穿”,时间长了,光滑的牙釉质表面就会逐渐因脱钙而出现凹坑,进而形成龋洞。

  我们国家从西周就掌握了制糖的技术,用水解淀粉的方法制造饴糖(麦芽糖)。工业化促进了甘蔗和甜菜精制糖的大规模生产,从此,“十人九龋”的时代也“巧合”地到来了。

  研究显示,糖是龋齿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66%,12岁儿童患病率为28.9%,35-44岁年龄组患病率为88.1%,65-7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98.4%。

  所以,是时候限制糖的摄入了,就像戒烟限酒一样,全社会要大张旗鼓地提倡限制精制糖在食物中的添加。

  如果不能改变别人加工食物的方式,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进食的习惯。少吃含糖的精加工食品、不喝或少喝含糖、含碳酸饮料;早晚刷牙,但不要太用力,坚持用牙线清理牙缝;凡进食,必漱口;不要用牙齿当开瓶器,不咬硬物;定期看牙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8 20:57 , Processed in 1.1982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