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息县人民医院 结肠镜检查法是以肛门或人工肛门为入口,气体为媒介,将本来闭合的肠管以少量气体扩张到适宜程度,协助操作者寻找肠腔的同时能够观察肠道内的环境,从而成功到达回盲瓣的检查方法。 尽管地域不同,人种亦有差异,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在肿瘤疾病排行榜中的名次均极为靠前。大多数结肠癌最开始是以息肉的形式存在于肠道,其直径与癌变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如直径小于1.5 cm的息肉有近似2%的概率在未来发展为肠癌,而直径大于2.5 cm的息肉在今后演变为癌的可能性是前者的5倍。如果癌前病变的息肉在检查中不幸被漏诊,其发展成结肠癌的时程大致是10年。因此,以对结直肠疾病的筛查及复检为目的,结肠镜检查法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是对不明原因胃肠道症状的门诊患者的首诊工具。无论是确诊某类疾病还是排除可疑病因,结肠镜检查术的作用均不容小觑。 国内外共识 早发现、早治疗,延长远期生存时间 大肠癌的预后与诊断的早与晚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早期阶段进行适当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才发现的大肠癌生存率很低,5年生存率不足10%。在人群中检出和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的好机会,筛查可用于大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降低其发病率。 国内外专家意见 国内外的学者建议,应定期开展大肠癌筛查工作,这样能够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筛查指南把自然人群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的和一级亲属中无结直肠癌患者的。后者被认为是平均风险人群,该指南要求开始筛查年龄≥50 岁;前者被认为是高危人群,该指南要求开始筛查年龄的比后者提前 10 年。在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北京的李世荣教授和曲利园教授、浙江的郑树教授等提出我国的肠癌高危人群标准。 
必须 具体方案如下:年龄≥40岁,具有以下一项者可视为高危患者:①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③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④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习惯、慢性阑尾炎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