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49|回复: 0

信阳白茶干货,小白速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9 1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白茶,轻微发酵茶,白茶是我们汉族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是我国的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白茶属微发酵茶。

信阳地区的茶叶多白毫,鲜叶用绿茶工艺可炒制成信阳毛尖,用红茶工艺可发酵成信阳红茶,用白茶工艺可制作成信阳白茶,都能保留信阳茶叶独特的内涵物质,信阳茶味儿...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白芽茶的典型代表当属【白毫银针】,白茶中的极品。优质白茶主要产地集中在河南信阳大山深处、商城金刚台,福建福鼎、政和等地,其特点是外形挺直如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称“白毫银针”,有“茶中美女”之称,鲜叶原料全是茶芽,汤色黄绿或杏黄,滋味清鲜爽口,回味悠长。信阳极品的白芽茶,精心妥当的储存上三、四年后,茶汤又醇又饱满。


白叶茶代表:

【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

以白牡丹为例,其干茶呈绿叶夹银状(两叶一芽)冲泡开后绿叶夹着嫩芽,宛如牡丹初绽而得名。贡眉、寿眉则芽少、粗老叶多,甚至有茶梗。新工艺白茶则是在传统的白茶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加上轻发酵、轻揉捻,最后干燥而成。

那白茶的工艺又是如何?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萎凋是白茶制作的关键工序,是形成白茶独特品质的重要过程,萎凋蒸发掉了鲜叶内的水分,使叶内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萎凋前期酶的活性增强,叶内有机物水解,多酚类物质氧化,随着萎凋的进行,鲜叶内水分减少到一定程度,酶的活性逐渐下降,氧化受到抑制,有效的去除了茶的苦涩味和青气。


3、干燥

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萎凋完成后的白茶要立即进行干燥,干燥对白茶有定色和提香的作用,能充分去除水分,防止茶叶变色变质,固定茶叶品质,并利于保存。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储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通风、透气、防晒、防潮 。白茶的保存,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不可将白茶置于高温、强光、有异味的环境之下,最好能够保证存茶环境可适当通风,干燥、常温、无异味。

但凡品质好,工艺到位的信阳白茶,在得到妥当储存的情况下,越存越陈,越是别有风味。要想感受到老白茶的至极醇厚,甘香无比的滋味,离不开精心妥当的储存。一款信阳白茶,在新茶的时候喝它,毫香、花香、鲜竹笋香等,都特别的充足。信阳白茶一旦发生跑气受潮,整体品质将会完全坍塌,可饮用价值变得少之又少。

而经过三四年,或是更长时间储存的老白茶,则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情体验。老白茶的风味,厚实沉稳,醇美如浆,甘香无比。茶香风情表现为毫香、陈香、药香交织。


白茶的药用价值

白茶是所有茶类里面制作工艺最简单的茶类,不炒不揉,只用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最大程度保留了信阳茶叶里面的内含物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富含氨基酸,特别是高含量的茶氨酸,不但能提高成品茶的香气和鲜爽度,还能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力,轻发酵使得茶性寒凉,在退热、防暑、解暑、解毒、消炎、明目等方面有着不错效果。

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计》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白茶,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远销国外,价同金埒(lie),那个年代战乱频繁,药物稀缺,而白茶对治疗麻疹有极好的疗效。

所以白茶就更加珍贵。

白茶日常保存方法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因特殊的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让它有继续陈化的空间,其茶色会越来越深,茶汤滋味也越来越醇厚,而时间长的白茶其保健功效就更高,那问题就来了,是不是随便怎么放都可以呢?不,只有正确保存方式,茶叶才可以转化的很好。


那要如何存放白茶呢?
1.避免阳光直射
2.避免存放的地方有异味
3.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
4.避免直接接触空气(要用东西装起来)
来源:信阳茶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1 19:48 , Processed in 1.2586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