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5|回复: 0

罗山一场风雨,农家一杯粗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5 09: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从商城县返回信阳市区的路程,因为滂沱的大雨而延迟了不短时间。行至罗山县何家冲附近,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错过了饭点,就赶忙在百度地图查到了两公里远处有一家「老味」农家餐馆,冒着雨驱车过去。


餐馆并不临街,反而是开了一段乡间小路,穿过田野才找得到。门口收拾的很利索,拉了几条彩旗,挂了几串红灯笼,养的几棵花开的正好,还围上了竹篱笆。


在信阳,不管到谁家,主人总会在第一时间拿出茶来招待客人。农家餐馆也是如此,女主人提来一壶开水,揭开干净的白色纱布,露出一罐茶和几个玻璃杯出来。


在信阳,不管到谁家,主人总会在第一时间拿出茶来招待客人。农家餐馆也是如此,女主人提来一壶开水,揭开干净的白色纱布,露出一罐茶和几个玻璃杯出来。


我自然是赶紧泡茶。


茶是粗茶,也是今年的新茶,如果按常规的信阳毛尖标准,档次绝对算不上高。但是我喝茶,从来是不讲究所谓「档次」的。一期一会的道理,让我对每一杯茶都有兴趣。


茶是粗茶,也是今年的新茶,如果按常规的信阳毛尖标准,档次绝对算不上高。但是我喝茶,从来是不讲究所谓「档次」的。一期一会的道理,让我对每一杯茶都有兴趣。


泡了一杯,认真看了看、尝了尝。春尾的大叶子茶,做工算不上讲究,开水激发之后的茶底香气还算不错。


看到干茶时,我心里大概有了数。这种茶,必须要用开水冲泡,才能凸显其底色,喝起来也才过瘾。片刻之后,叶子在杯中舒展开来。


看到干茶时,我心里大概有了数。这种茶,必须要用开水冲泡,才能凸显其底色,喝起来也才过瘾。片刻之后,叶子在杯中舒展开来。


喝一口,味道浓郁抓口。这种饭店招待茶,不会是高档次,但却别有一番风味。味道足、耐泡、回甘明显而且比较持久,这正是老茶客喜欢的风格。


喝一口,味道浓郁抓口。这种饭店招待茶,不会是高档次,但却别有一番风味。味道足、耐泡、回甘明显而且比较持久,这正是老茶客喜欢的风格。


而且很难得的是,苦味并不明显。


今年这个时节的叶子茶,我已经尝过好几个山头的,苦味都不明显,比往年的苦味都要少很多。


今年这个时节的叶子茶,我已经尝过好几个山头的,苦味都不明显,比往年的苦味都要少很多。


我推测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气温升温较慢,也就是五一前气温才差不多与往年持平,前一段时间的气温,比往年同期都要低。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喝的这几款都是大山茶,海拔较高。


略微一点点的苦,化开之后,就是回甘和生津。


当然,鲜嫩之气是比不上明前头采的细叶嫩芽,但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几个信阳农家风格的菜很快端了上来,我们一行也是饿得差不多了,赶紧大快朵颐。




信阳菜是偏咸的,味道比较重,所以边吃边喝茶是很适宜的搭配。浓郁风味的江北茶区绿茶,能够很好地调和口感、消解油腻。


信阳菜是偏咸的,味道比较重,所以边吃边喝茶是很适宜的搭配。浓郁风味的江北茶区绿茶,能够很好地调和口感、消解油腻。


甚至可以说,正宗的信阳菜,不搭配一杯信阳茶似乎就缺了点什么。


饭吃完,茶也喝了四五道水了。我把叶底倒在门口的水泥地上,翻开仔细看了看。


从外形看,应该是信阳本地的茶树品种。叶片为主,也带了芽心。不精致,但很古朴自然。


从外形看,应该是信阳本地的茶树品种。叶片为主,也带了芽心。不精致,但很古朴自然。


我挺喜欢这种自然之美。


这家名为「老味」的农家餐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个例子——


我们一行四个大人、两个小孩,本来点了5个菜。女主人上了3个菜之后,说了一句:「够不够吃?够吃就不再炒了,免得浪费。」我们应了一声,她便去厨房交待,说不炒了。


我想着虽然菜份量不少,但是3个菜还是有点少,因为毕竟下午三四点了饥肠辘辘的,就赶紧到厨房去安排,把点好的菜再上一个。


到了厨房一看,炒菜的师傅(我估摸是男主人)正在起锅一盘没炒熟的腊肉蒜薹。原来,女主人刚刚进来交代说菜够了、别再炒了,炒菜师傅就把炒了一半的菜起锅先收起来。我安排继续炒,他又倒回锅里继续做熟。


真是太朴实了,我不禁感慨。


一杯茶,只是一个载体。在我匆匆返程的途中,偶遇的这杯茶,计划外的这一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杯茶,只是一个载体。在我匆匆返程的途中,偶遇的这杯茶,计划外的这一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杯茶虽然只是杯粗茶,却给了我苦味之后的甘甜,给了我风雨天气的温暖。


啜苦咽甘,茶也;一期一会,缘也。


我想,这就是茶的意义、旅行的意义。

来源:信茶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01:40 , Processed in 1.26154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