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7|回复: 0

追忆,光医首任院长李肖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2 20:5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李肖磎(1899-1954),是光山县县立医院(今光山县人民医院)的首任院长,也是光山县人民医院唯一一位横跨两个时代(民国、共和国)的院长。民国时期,他长期担任光山县县立医院,光山县卫生院院长。1949年2月1日,光山县县立医院更名为光山县人民医院,仍继续担任院长,直至1954年春末病故,在任时间长达20年之久。

一、异地求学,远赴泉城

李肖磎,光山县文殊乡王李湾人。原名李德旺,为家中长子,学名景焘,字肖磎,出生于清朝光绪25年(公元1899年)。1920年,在信阳大同医院(今信阳中心医院)第二期医护班学医,师从美国名医施更生。1922年毕业后,留院任医佐(民国时期医官职称)。1926年,考入远在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攻读医科专业。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军医处少校军医、中校处长、直鲁豫十二师军医院院长,后又返信阳大同医院,潢川县同德医院任职。

二、扎根故乡,造福桑梓

1934年,李肖磎受聘返回光山县县立医院工作,担任院长。光山县人民医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成立的光山县平民医院(一说1934年),1934年,更名为光山县县立医院。1942年更名为“光山县卫生院筹备处”,同年又更名为“光山县卫生院”。1949年2月更名为光山县人民医院。

1934年至1954年,李肖磎一直担任医院院长兼主治医师等职,在光医早期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时的光山,交通颇为不便,经济不甚发达,就像他的外孙女所说的那样:“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与高薪禄运,回到了当时穷乡僻壤的光山……”。那时,医院开支主要靠募捐,因此,他常常奔走于乡公所以及工商界,并召开城乡士绅会议摊派捐款。他对医术也从不保守,培养了西医学徒40多人,并常对医护人员讲:“在技术上不要保守,要认真,要讲医德,要替病人着想”。在李肖磎的领导下,医院发展很快,抗战前,光山县县立医院已有职工13人,房屋五十多间,其中病房21间,病床40张,日门诊量30多人次,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豫南之冠”。

三、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揭示了医者的三个价值观,孝敬父母,呵护其身体健康;救贫济苦,关注弱势群体,不忘造福于民;参悟养生之道,保护好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伟大的价值观,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在李肖磎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些价值观的影子。

据《光山县志》记载,李肖磎长于西医外科,善做截肢、割痔等手术,并致力于西医的推广和应用,上午在医院应诊,下午出诊,并常常深入山区、集市巡诊,宣传西医、西药。李肖磎对就医者,从不论官绅百姓,职位高低,均一视同仁,闻重病患者,则立即主动上门出诊,并常跟踪查问疗效,直至患者病愈。1943年,城关脑膜炎与麻疹流行,患者死亡甚众。学生文国民头痛,在课堂上晕倒,李肖磎连忙赶赴学校,见学生昏迷不醒,当即叫学生把文抬到医院抢救。对于穷人看病又确有困难的,还经常慷慨解囊,甚至变卖自家的粮食购药,为穷人治病

1947年,晏家河乡乡长赵冰岩,枪杀乡民肖文正一家五口。肖文正被枪击后,生命垂危,被众乡亲抬到县卫生院抢救。李肖磎得知事情来由,一边抢救,并让人带信给肖文正在外地的儿子肖明发,叫其暂避,免遭暗算。并亲自出面,在光山县石印馆给肖文正印制冤单数百张,在光山城镇乡村广为张贴,并寄发各有关机关。十余天后,肖文正经抢救,终于脱离危险,但赵冰岩等又买通县大队队长陈中山,计划将肖文正杀死在医院,李肖磎得知此消息,立即连夜将肖文正转送到潢川县,继续医治。

四、操劳过度,久病成疾

1949年1月底,光山县全境解放,县爱国民主政府迁至县城。2月1日,爱国民主政府将光山县卫生院更名为光山县人民医院,仍由李肖磎担任院长。历经多年战乱,位于北台子的医院院址已经片瓦无存,成为废墟,工作人员仅余9人,药材共计两个木水桶,约值银币150元左右。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李肖磎仍不气馁,他租赁城内卖鱼巷坐北向南曹姓民房一所,共计十一间房,实行免费医疗,在医术上大胆负责、经济上勤劳节俭,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日夜只休息三、四个小时。195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窗外大雪纷飞,李肖磎仍坚持出诊,由于素有眼疾,视力不佳,不慎跌落雪坑,冻了大半夜,天亮后才被路过的群众救起,送回医院。返院后,李肖磎只休息一天,又继续出诊。

1949年二月,白雀县爱国民主政府发布自新投诚布告,要求国民政府县乡保政权工作人员迅速投诚

1952年,县医院计划新建大楼,李肖磎亲自动身,到南大河树行购买木料,不久后便卧床不起。楼房即将完工时,他要求职工抬着他去查看,最后病情恶化,护士前来为其输液时,他说:“病情我已知道,用药再多也是无益,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了”。

据光山县档案馆馆藏文件记录,李肖磎是因罹患肺结核病逝世的,患病五年有余,自1953年6月以后,病势日渐沉重,“饮食逐减,身体衰弱”,同年10月,转汲县(今卫辉)治疗,但并未好转。1954年1月,出院返回光山。

1954年3月23日,李肖磎病故,享年54岁。各界群众得知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纷纷前来悼唁。田英奎副县长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人群挤满了学校操场和院子。出殡时,送葬的人群延绵数十里,沿途摆香案设祭,人们都为失去了这位好院长而痛心不已。

五、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李肖磎院长已经离开我们66年了,今天的光医已经飞速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职工1100余人,年门诊量60万人次,住院人数5万余人次。抚今追昔,新一代光医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并时刻铭记李肖磎院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注公德,好行义”的医德医风,相信在年轻一代的接力下,光医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光山县志、光山县档案馆档案、李氏宗谱、黄延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记忆中的外祖父》。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283.pn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400.jp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421.pn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584.jp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617.pn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718.pn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814.jp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834.png
20200922_64555_160077957196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3 02:11 , Processed in 2.0785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