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0 日 17 时,周哲头戴安全帽,身处罗山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地,面对镜头着重强调 “需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然而,24 小时后,这位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就在市人大党组会议上被省纪委监委带走。这一发生于公众视野下的事件,不但揭示了一位副厅级官员的两面性,更凸显出县域治理中诸如 “带病提拔”“政绩腐败” 等深层次的顽固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一、仕途的偏离:从 “农大学子” 到 “腐败典型” 的三十年转变从河南农大经济管理系的优秀学生,到商城县县长,再到罗山县委书记,直至沦为阶下囚,周哲的履历反映出地方官员典型的晋升轨迹与堕落路径。 造星期(1990 - 2012 年):22 岁大学毕业后扎根商城县,以乡镇干部为起点,凭借 “茶叶经济”“油茶革命” 等政绩,在 39 岁时升任县长。任职期间,耗费 2.3 亿打造 “中国桂花博览园”,致使县财政面临 20 年的透支状况。  图片来自网络
癫狂期(2012 - 2023 年):主政罗山县期间,推动 GDP 从 231 亿增长至 289 亿,但 2024 年审计发现,其主导的龟山湖生态治理项目中,1.2 亿专项资金流入 37 家空壳公司。 坍塌期(2023 - 2025 年):升任市人大副主任后,仍远程操控罗山的政商关系网络,直至 2025 年 3 月其亲信 —— 商城县人大原主任蒋文俊、信阳市港务中心党组书记潘少杰相继落马,腐败网络才被切断。
二、权力变现手段:一个县域 “土皇帝” 的敛财之道
在周哲的办公室,办案人员发现三本记录 “政商合作规则” 的黑色笔记本,从而揭示其系统性的贪腐方式。 - 农业产业化陷阱:在商城县扶持的 86 家茶叶合作社里,63 家实际为亲属掌控的空壳公司,累计骗取补贴达 1.8 亿。
- 工程领域洗钱手段:通过 “EPC + 融资” 模式,将罗山县医院迁建等重大项目拆分为 117 个标段,每个标段收取 5% - 15% 的 “茶水费”,仅 2022 年就获利 4300 万。
- 人事布局暗箱操作:其担任县长期间提拔的 7 名科级干部,5 人涉及蒋文俊腐败案;2023 年卸任县委书记前突击调整 89 名干部,其中 31 人现已被立案。更为隐蔽的是其构建的 “茶叶美元” 体系,通过虚构茶叶出口贸易,将 2.3 亿违法所得转移至海外账户,交易流水涉及 12 个离岸公司。
三、生态损害:政绩冲动下的环境创伤2019 年 6 月,周哲因商城县水环境质量恶化向市委检讨的画面仍留存于网络。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问责背后: - 数据造假产业链:环保部门每月向企业收取 3 - 5 万元的 “数据优化费”,将鲇鱼山水库 COD 浓度从 80mg/L 篡改为 50mg/L。
- 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对于群众举报的 3 家违法排污冶炼厂,周哲批示 “先生产后整改”,致使潢河重金属超标 47 倍长达两年之久。
- 环评腐败网络:其妻子的弟弟开设的 “绿盾咨询公司”,6 年间违规办理环评报告 412 份,每份收费高达 12 万元。
四、县域治理的困境:万亿 GDP 下的三重矛盾周哲案暴露的不仅是个人贪污腐败,更是县域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崩溃。 - 数字出官:罗山县招商引资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但 2024 年调查发现,其引进的 32 个项目中 19 个长期停工,7 个根本未落地。
- 债务黑洞:商城县为打造 “中国桂花之乡” 举债 20 亿,如今博览园沦为养鸡场,每年维护费仍需财政拨款 800 万。
- 监督失效:市县两级纪委十年间收到 173 封关于周哲的举报信,但因其 “能带来 GDP” 而被选择性忽视。
五、风暴之后:自我审视的三个关键问题在信阳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三次用 “刮骨疗毒” 来形容此次反腐风暴。然而,比查处个案更为紧迫的是回答三个根本性问题。 为何总是 “边腐边升”?—— 周哲在 2019 年已被问责却仍获提拔,暴露"带病提拔"筛查机制形同虚设。 政绩冲动如何约束? ——罗山县为追求GDP增速,默许企业未批先建,环保罚款竟成"创收手段"。 县域权力谁来监督? ——县委书记办公室成"第二纪委",周哲曾公然要求"纪委立案须经我签字"。
结语:当茶叶香混着铜臭味站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上,周哲案留下的不仅是权力废墟,更是一面照妖镜:那位在潢河边捕鱼四十年的老渔民说:"以前河里有鱼,现在河里有钱。"当政绩冲动碾压生态红线,当发展主义异化为腐败温床,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几个贪官的落马,而是一场县域治理的深层革命。 正如信阳毛尖茶汤中沉浮的叶芽——唯有洗去浮华,才能品出真正的清香。 来源:今日头条 @温柔孔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