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息县第一医健集团 
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增大,小儿咳嗽、喘息、肺炎、喉炎及哮喘发作等呼吸道疾病逐渐增多。雾化吸入治疗作为小儿呼吸道疾病重要的治疗措施,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优势 
1、一般直径>10um会被鼻子或者口咽滤过,在鼻咽、口咽部沉降; 2、直径5~10um的粒子一般在主支气管到亚段支气管(5-6级支气管)沉 降,大部分会沉降在咽喉部; 3、1~5um的粒子一般可以到达肺泡或者有的书上说的肺周边; 4、<1um的粒子很大部分会随着呼气而呼出体外。 可见,2~5um是传送至下呼吸道的气雾粒子理想大小。不建议使用注射剂代替专用的雾化制剂进行雾化治疗。 吸入的正确方式 
雾化患儿应处于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手持雾化器时应保持其垂直向上,以确保有雾气出来。面罩不可紧紧压住口鼻,以免出现窒息等意外。能合作的年长儿可告知其深呼吸。 注意事项 
雾化前 少量喂食:减少因饥饿引起的哭吵;杜绝过饱,防止哭吵时引呕吐导致误吸等意外。 清除口鼻分泌物:口鼻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可影响雾化药物吸收。 勿搽抹护肤霜:以免雾化药物沉积于颜面部,增加不良反应。 雾化中 雾化时注意患儿姿势:怀抱患儿处于坐姿,避免仰卧。 雾化时气流量不宜过大:前2分钟用小流量雾化,患儿适应后可增加雾化气流量,雾化时间不超过20分钟。 雾化时出现频繁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停止雾化。 雾化时避免药液喷向患儿眼部,以免损伤眼结膜。 雾化后 雾化后先取下面罩,再关闭雾化器。拆洗面罩和药液装置,雾化连接管一般无需清洗。 雾化后要及时洗脸,用温水漱口(小婴儿用干净的纱布蘸取温水擦拭口腔)。 雾化结束后拍患儿背部,利于痰液排出,拍背手法为:五指并拢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而内,有节律轻拍,避开肾区及脊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