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54|回复: 0

新“武器”治疗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显神通———潢川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一例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6 1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潢川人民医院
  11月2日12时,潢川县人民医院介入手术间一台特殊的手术正在紧张的进行,接受手术的患者七旬高龄、颅内巨大动脉瘤,这对于县医院卒中团队的专家们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术前卒中团队结合患者病情,充分讨论,紧急制定手术方案,经过近2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该患者慢性起病,以“间断性头痛头晕1年余”为主诉入院,入院后脑血管造影术提示:颅内海绵窦位置见一大小约27mm×23.8mm巨大动脉瘤。该动脉瘤位置重要,周围血管、神经丰富,无论是开颅夹闭还是介入栓塞手术难度系数极大、并发症风险极高,术中一旦破裂,很可能危及生命。卒中团队与多学科十余位专家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采取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



  患者和家属得知病情后,向上级多家三甲医院咨询治疗方式及治疗费用,均告知手术风险高,手术难度大,手术费用昂贵;通过与县医院对该手术的费用的预判对比,三甲医院的手术费居然高于县医院一倍,加上异地治疗的其它开支,巨额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
  当看到身边县医院医护人员精心的诊疗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再看到卒中团队专家们这么多手术成功的病例,他们选择了信任。于是,在完善常规检查,排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充分术前药物准备后,于11月2日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2天,患者即可自行下地活动,肢体活动灵活,抬举自如,步态无拖拉,目前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手术前
手术后




  在多学科大力配合下,卒中团队成功开展首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这标志着县医院脑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临床上通常将最大外径超过25 mm的颅内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5%。巨大颅内动脉瘤如不进行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其危害性较普通动脉瘤大,预后极差,治疗更困难,治疗常用介入下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但外科手术治疗技术难度高且创伤大,这是因为巨大动脉瘤显著的占位效应,使手术空间狭小,分离和显露困难,加上动脉瘤颈宽,瘤体易破裂出血,以及邻近甚至是瘤体上重要穿支血管的存在,使外科手术治疗十分困难,死亡率、致残率高,但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操作相对容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但有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现在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县医院介入技术的进步,血管内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逐步成为颅内巨大动脉瘤主要治疗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9 13:46 , Processed in 1.6384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