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济美锐大药房 有的人不太了解乙肝,在外面吃饭时总是会脑补一些问题:
这碗筷消毒干净了吗?上面不会带有乙肝病毒吧!
这么多人一起吃饭会不会有人是乙肝?都在一盘菜里夹来夹去的,越想心里越害怕……
别慌,我们来了解一下乙肝是怎么传染的。

图源:pexels
乙肝是如何引起的?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潜在严重肝脏感染,这种感染可分为短期(急性)和长期(慢性)两种。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持续时间不到6个月。机体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乙肝病毒急性感染,会在几个月内完全康复。大多数在成年时患上乙型肝炎的患者为急性感染,但它有可能导致慢性感染。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由于免疫系统无法将病毒清除,导致感染迁延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会持续终身,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
通常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尤其是新生儿或5岁以下儿童),转变为慢性感染的风险就越高。而且慢性感染可以数十年不被发现,直到患者出现严重的肝脏问题。

图源:pexels
但并不是所有的慢性乙肝最终都会走向严重的肝脏疾病。
很多慢性乙肝往往是“非活动性的”,也就是说,它不会引起肝损伤。非活动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也不需要治疗。
而在另一些患者中,乙肝病毒是“活动性的”,这时会引起肝损伤。病毒有可能先被激活,随后变为非活动状态,然后重新变为活动状态。
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治疗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图源:pexels
乙肝的传播途径
事实上,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夸张。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或其他体液在人体之间传播。那像大家恐惧的在外吃饭是否具有传染条件呢?
其实,在外吃饭,甚至是和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都不属于乙肝传染的渠道。
就算餐具或食物不慎被乙肝病毒污染了,病毒在人体消化道内也是没办法存活的,所以不用过分惊慌。

图源:pexels
乙肝病毒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 母婴传播。感染HBV的孕妇在分娩时会将病毒传递给婴儿。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避免受到感染。在怀孕或计划怀孕时,可以请医生对你进行乙肝病毒检测。
- 性接触。如果和受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就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当受感染者的血液、唾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进入你体内时,可能会将病毒传递给你。
- 共用注射针头。HBV很容易通过针头和针管里残留的受感染血液传播。共用静脉吸毒注射用具的人群发生乙肝的风险较高。
- 意外的针头刺伤。医务工作者和其他任何会接触到人体血液的人,对乙肝感染应保持警惕。

图源:pexels
像平时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这些日常接触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更没有必要对乙肝患者避之不及。
而且大部分的乙肝患者是由母婴传播而来,随着我国免疫规划的实施,一出生就会接种疫苗,现在感染乙肝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可以说远离乙肝病毒,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和远离危险的传播途径。
所以经常在外吃饭的朋友不用紧张,但也不要乱吃,还是要避免其他疾病找上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知识库,由惠每医疗审核,授权高济医疗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