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52|回复: 0

信阳地区息县发现一座百年古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5 08: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八里岔乡西丁庄组与朱岗组结合部,有座古桥长约十米,宽约1.5米,横跨两地,长年流水不断,《息县志》记载的运粮河之通道。桥面有三块长形石板组成,每块长约三米,中间石板凹形深有三厘米。说起与古桥的接触,缘自于一场饭局与朱岗老板朱文香之间的交流。当我实地察看后,出于对文物保护的想法,随即在现场联系了息县主体责任室主任李红强,他也随后向文物局领导做了汇报。没过多久,息县文物局孟局长亲临八里岔乡,在街村支部书记周仲美的陪同下,实地进行了考察。他发现古桥独特,十分罕见,便建议八里岔乡政府此桥不要拆了,就地保护起来,有考古旅游价值。

八里岔古桥

为更全面了解古桥历史,2020年8月13日,在街村医生胡守志,西丁庄组组长任重华,朱岗组长朱国民的引领下,采访了四位80岁以上老人。

朱友光:这个桥有年头了,我今年84岁,小时候问我父亲,他也说不上来,估计有200多年了,解放前,这是一条通往光山武汉的主要道路,每天这里推小车的、挑布捆子、赶猪的商贩,来来往往热闹得很。由于过桥后,又上了一个大陡坎子,人们都觉得很累,有想歇歇脚,吃口饭,喝口茶水的,就在朱岗南头一个叫“朱学田”的饭店停下。过去人穷,说是开饭店,也就是靠着路边搭建的几间茅草屋,挣点零钱养家糊口。解放后,政府把路改走了,(现在213省道前身)此路行人稀少,饭店也就逐渐倒闭了,当年刘邓大军南下就从桥上过去的。

“那个桥为啥中间凹陷呢?”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古时候哪像现在,啥车都有,运输工具是独轮车,车轮前面包块铁皮,时间久了,把桥面磨成了一条沟,这也说明那时走这条路的人很多。

寻访老人了解古桥

现实生活中,西丁庄组,朱岗两组群众都对古桥充满了感情,朱岗组在郑州经商的朱文香就曾动情地说:“我上小学天天从桥上走,看到上面的印痕,感到很震撼,这得走多少辆独轮车才能磨成这样啊?古桥历经沧桑而屹然挺立,可见当时修桥之人的技术水平高超,非同一般哪!”“这么多年在外闯荡,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到桥上走一走,看一看回忆少年时代在桥下面洗澡的情景,格外亲切,我对古桥充满了敬畏。”

在采访中,老人们从言语中流露出对古桥的眷恋和不舍,古桥有灵性哪,几百年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大学生,老板们,是我们的福桥。如今,随着村村通的普及,两边都修了水泥路,因桥太窄,已经无法满足车辆的出行,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古桥

目前,经过我不断地向上级部门反映,已经引起了县文物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现正积极申报,一旦条件成熟,将古桥全面保护起来,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景点。

来源:大息地

本文作者:任恩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9 07:34 , Processed in 1.6570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