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01|回复: 0

“做”的故事 —— 关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学习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5 16: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做,会意字,从人,表示人做事;从故,表示做事有因。合在一起,我理解为:“做”,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始于心,成于行。
陶行知先生说:“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并指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它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和新价值之产生。
在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做”并非是单纯的实践或行为,而是知与行在“事”上的融合。这就赋予“做”更为丰富的内涵,也更深地触及到“做”的本质。

“做”是大成就或小确幸不动声色的演绎,是茫茫世间人生逆旅涓滴不弃的皈依,是一个不断行走的人用心写下的故事。
“思想”乃是故事的开端。思想是知,亦是志。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大凡一件事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念头、想法、意愿、志向。比如:我要烹制一道菜。那么这个故事就会从这个想法开始,接下来关于做菜流程的思考、食材的准备、过程的操作等等,都源于这个想法,这样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念头”,也叫“临时起意”;再比如:我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那么这个故事就会从这个意愿开始,接下来的职业规划、专业学习、教书育人等一系列的行为,都源于这个意愿,这样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志向”,也叫“初心”。所以,一个故事是否够宏大、够精彩,首先取决于它的开端。
“行动”乃是故事的发展。行动是建立,亦是改变。故事的发生总是从无到有,故事的推进总是由此及彼。故事的情节包含着建立和改变,或全部,或部分。全部的我们叫“建立”,部分的我们称“改变”。所谓行动,无外乎就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建立或改变一些事物。比如:培养睡前阅读习惯。每天睡前阅读,随着一天天的坚持,逐渐形成规律,养成习惯,这种行动就是“建立”;再比如:课堂教学改革。教与学永远是教师面对的课题。一个富有行动力的教师总是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优化、提升自己的课堂,这种行动就是“改变”。所以,一个故事是否有内涵、有发展,离不开一个个行动而成的情节。
“价值”乃是故事的结局。价值是成就,亦是成长。好的故事总是结束于新价值的产生。陶公说:“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说的真是好!想想看,在做某一件事上,是“己之长进”,还是“人之影响”,谁又能够完全分得清呢?比如:一堂有着无限生成的好课,是师生共同的成就,从结果上看,师生都有成长。这其中的“长进”和“影响”又都是双方的、双向的,哪里有什么“师”与“生”之分呢?不过是怀着相同或不同的目的(想法),完成具体的过程(行动),并各有收获(价值)罢了。所以,这正是“做”的真相,也是故事最完美的结局。
“知”与“行”,“行”与“知”,二者是一张纸的两面,而“事”,则是这张纸,“做”,就是这个故事。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有故事。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有想法、有志向,有行动、有经历,有收获、有成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知行合一,亲自演绎出“做”的精彩故事。
在每一个“做”的故事里,主人公一定是“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只能看,只能听,只能想,却永远走不进别人的故事里。
所以,立于这天地,我们不妨凝神于事,万法归己。把事做好,就是写好自己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9-29 07:27 , Processed in 1.6416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