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695|回复: 0

2018食品安全谣言大盘点!你被忽悠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7 1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星巴克咖啡致癌,
吃小龙虾得“哈夫病”,
酸奶含糖比可乐高,
……
这个2018,
各种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
小编盘点了其中的20大谣言,
赶紧来看看,别再被忽悠了
谣言一:少年吃15袋辣条中毒昏迷
谣言:今年1月,湖南郴州一名15岁少年在食用辣条后昏迷。有网传这名男孩是因吃了15袋辣条导致的中毒昏迷。
真相:经过医院检查,男孩患有糖尿病,确诊其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辣条只是诱因之一。此外,由于当地人口音中“四、十不分”,男孩实际上只吃了四五包辣条,接诊医生听错了在接诊单上记录了下来。
谣言二:食物相克说
谣言:市面上有许多“食物相克”的说法。比如,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在体内产生砒霜、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会得肾结石……
真相:在今年的“3·15”晚会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对螃蟹跟西红柿一起吃会产生无机砷进行了实力辟谣,实验表明,实验产生的有毒的无机砷总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并且跟西红柿无任何关系,纯属谣言。
而关于网络上流传的中国营养协会的食物相克图谱,实际上民政部早已曝光中国营养协会是非法机构,正规的叫做“中国营养学会”。范老师还进一步强调,实际上已经有机构针对各种“食物相克”进行了临床试验,“相克”之说其实并不存在。
谣言三:吃小龙虾得“哈夫病”
谣言:有文章称,小龙虾是“哈夫病’(一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罪魁祸首,威胁生命安全。
真相:小龙虾为什么有引发哈夫病的“案底”,目前科学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医生隋准解释称:“有人说可能和清洗过程中使用的特殊化学试剂有关,比如‘洗虾粉’;有人说是小龙虾头部和腮部有特殊的寄生细菌。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好好清洗做熟,风险都是很小的。”
谣言四:味精加热后有毒
谣言:文章《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曾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其中称:温度只要超过100摄氏度,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
真相: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超过120摄氏度时,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只是没有鲜味而已。味精加热到270摄氏度时才会分解破坏,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变质有毒的问题。
谣言五:水泡馒头发现添加卫生纸
谣言:8月初,有网友在网上发布视频称“买到了卫生纸做的馒头”。视频显示,馒头经溶解搅拌后出现了疑似卫生纸的残留物。许多人也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也会买到“纸质馒头”。
真相: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对网传的“纸质馒头”开展了实验,结果未发现非食用添加物。同时表示,市售纸浆价格及制假成本远远高于馒头价格,相关视频的真实程度值得怀疑。
谣言六: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有剧毒
谣言:一则《盐里面加进了亚铁氰化钾》的帖子曾在网上流传。其中称食用这种添加了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造成危害。与此同时,一篇名为《中国卖盐的是畜生》的文章也在热传,一位自称“中央党校余教授”的人声称自己食用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之后,肾脏受损。
真相: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食品副主任钟凯明确表示,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另据央视调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均允许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
谣言七:酸奶含糖比可乐高
谣言:10月份,一篇《美国科学家公布真相!原来酸奶就是披着健康外衣的狼!》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中提到的“不管是含糖量还是碳水化合物,1盒酸奶都超过2罐可乐!”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酸奶的误解。
真相:1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首先,1盒酸奶的规格有多大?是100克还是200克?可乐大小也没有具体说明,因此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其次,从营养价值的角度,1小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的比较也完全不成立。这其实是一道数学题,因为饮料营养成分表里是“每100克”的含糖量,以三元配餐酸奶为例,1小盒酸奶是10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8克,1罐迷你版可乐的规格也有200ml,营养成分表里显示“每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克”。也就是说,1罐可乐的含糖量肯定比1小盒酸奶的含糖量要高,更别说2罐可乐了。
谣言八:酸碱体质说
谣言:11月,一篇题为《“酸碱体质理论大师”被判罚1.05亿美元当庭承认骗局》的文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国内也有不少保健品打着“酸碱体质理论”的旗号,一些传闻称“酸性体质容易生病”“碱性体质多生男孩”等等。
真相: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营养官员的葛可佑表示,人的体质没有酸性或碱性之区别,始终保持在PH7.4左右。实际上,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
谣言九:星巴克咖啡致癌
谣言:3月30日,各大外媒报道称,美国一家法院最终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次日,国内一些自媒体以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发布了相关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真相:“致癌”传闻中的丙烯酰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烘焙咖啡豆过程中产生的量相对较少。在美国膳食指南中,咖啡也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另外,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剂量”关系还缺乏科学依据。
谣言十:洋葱杀死感冒病毒
谣言:3月,“洋葱能杀死感冒病毒”的网文广为流传。文章称,一个两头都切掉的洋葱能吸收病菌,预防流感;洋葱之所以会在次日清晨变黑,是因为吸收了病菌。
真相:专家称,切开的洋葱之所以变色并非吸收病毒,而是发生了“酶促褐变”反应。洋葱可以杀菌,是因为洋葱中含有有机硫化物。每天吃一些洋葱,对呼吸道、肠道里面的细菌的确会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
知识多一点
目前,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已成网络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主渠道,且呈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各位小伙伴,千万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造谣传谣,法律可不会轻饶。
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散布谣言的法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电信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均规定,利用互联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应当承担刑事或行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强调,对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而传播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犯罪论处。
《食品安全法》也对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个人和媒体规定了行政、民事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1-23 00:59 , Processed in 1.1792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