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红旗漫卷处。信阳,红军摇篮,将军故乡,是一块28年红旗不倒的热土;信阳,豫风楚韵,文化荟萃,是一块孕育无数英才的沃土。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时殷切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信阳全市上下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作为老区振兴的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撑,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信阳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教育大会暨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为信阳建设教育强市做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出征号角。 建设教育强市,信阳有坚定信心,更有坚实基础。过去几年,全市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民生实事建设全省领先、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信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正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如椽巨笔,将庄严的承诺,一笔一画镌刻进新时代的答卷。 扩充教育资源 让老区教育蝶变高飞 今年2月19日,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信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林长向媒体介绍:“2024年,总投资10.93亿元的40个项目全部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24个项目提前投入使用……随着2024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全面落地,信阳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6万个。” 作为唯一省辖市在此次发布会上发言,这背后是信阳越来越多条件更好、环境更美的学校建成投用,一大批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持续“上新”,老区人民对信阳教育的“民之所盼”正转化为“民之所赞”。 信阳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坚决落实抓教育的主体责任,坚守教育初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取得飞速发展。 “美好未来社区现在学校又美又好,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信阳市美好未来社区居民感到非常欣慰。随着一座座现代化高品质学校拔地而起,信阳教育资源正实现从“有”到“优”的提质扩容…… 这里有一组有力的数据,记录着信阳教育资源持续扩展的不平凡之路: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91所、增加学位13.9万个,98%的校园设置多媒体教室;驻信高校新增3所、在校生突破17万人。 师资队伍量增质优。五年新招录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1.14万人,培训教师近20万人次,获评省级名师361人、省骨干教师2414人,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周竹、全国优秀教师关云凤、省师德先进个人刘皎月等一批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 信阳师范学院成功更名信阳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信阳师范大学淮河校区、信阳工程职业学院、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等一批高校建成招生。全市高校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和大别山区域前列。 信阳市教育资源与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一幅美丽的信阳教育画卷呈现在老区人民面前。 提高教育质量 让老区孩子逐梦翱翔 今年暑假,在2025年空军招飞中,信阳共录取47名飞行学员,录取人数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这已经是该市第十二次登顶地级市榜首。罗山高中女生梁诗祎以660分的优异成绩高居全国第14批女飞行学员榜首,这个信阳女孩勤奋上进、从小立志报国的事迹迅速火爆全网,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自2003年空军在该市开启招飞工作以来,信阳市已累计输送空军飞行学员457人,特别是2013年以来,共输送370人,形成了全国闻名的空军招飞信阳现象。 信阳招飞现象的稳定输出,让一个深入灵魂的教育之问浮出水面——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从信阳教育可以清晰看到,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激发每一个孩子潜能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闪闪发光的教育。 穿过信阳市附小路的街巷,在巷子尽头坐落着一所百年名校——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该校在2024年河南省诗词大赛决赛中一举包揽小学组4个特等奖。 在信阳市第三小学创客中心,师生正身处3D打印、机器人的世界中。如今,全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接触这些“高大上”的前沿科技,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间探索更多的科技力量。 仅在2024年,信阳市就创建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2所、省科技馆合作校4所。信阳市九中在世界机器人大赛荣获太空探险挑战组全国总冠军。固始县在37届河南省青创赛斩获30个奖项,该县张广庙一小张建涛教师团队获全球发明大赛奖项…… 为全面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信阳市加快省市级“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创建进度,持续研发红色研学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目前,全市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示范校、特色校44所,中小学“汉字大赛”“诗词大赛”连续获得省级冠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信阳教育致力于为不同禀赋的孩子搭建成长的“立交桥”。 在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产教基地,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熟练操作数控设备、无人机装置。学校先后引进了汽车维修、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紧贴市场需求的合作专业,建有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商等30余个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 “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探索出‘前校后厂、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负责人表示。 这只是信阳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信阳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获批河南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校企合作146家,建成实训基地557个、产业学院24个,河南省高水平职业院校5所、高水平专业群7个,为实现“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提供了“信阳方案”。 加强教育服务 让老区人民幸福可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信阳,校长职级制评审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集团办学深化推广,“双减”改革巩固提升……一系列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为信阳教育释放了无穷的动能。一场深刻的教育“蝶变”正在这片热土悄然发生。 “双减”工作干出了信阳速度。全市194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全省率先完成注销或转型工作,受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工作成效被教育部全国“双减”专报转载报道。 课后服务展示了教育担当。全市523所中小学校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在教育部“双减”平台填写的调查问卷显示,信阳减负和课后服务工作家长满意度达到98%。 一项项改革、一件件服务体现在目标上、落实到群众中、固化到机制上。全市教育系统跑出加速度、干出新精彩,教育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触手可及。 同时,聚焦“校园餐”、学平险、“入学一件事”、体育场地开放等关键领域,以“小切口”为抓手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痛点,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温度。 在信阳市平桥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全区开设食堂管理中心账户46个,推行大宗食材集中采购,统一为全区中小学校食堂配送食材,全区中小学校食堂伙食均实现了提质降价。 目前,全市1852个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在线率保持在96%以上,实时接受各方监督。 为了群众利益,主动改革创新。信阳市选取大别山高中、羊山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学生平安保险实验险种试点运行,在保障范围及额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下调保费,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 孩子上学报名更便捷了。信阳市迭代升级“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新生入学信息采集、户籍核验、居住证核验、不动产权证书核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记录核验等数据联动核验,让学生实现入学报名“不跑腿”。 锻炼场所选择更多了。“自从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后,我们便有了固定的去处,不仅可以健身,而且对青少年也能起到引领作用,这是给老百姓办的好事、实事、大事!”正在信阳市六高打篮球的市民黄先生对此赞叹不已。 信阳市已有662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应开尽开。据统计,常年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近50万人次。这项民生实事好评如潮,群众切身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 新时代饱含新期待,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信阳市教育大会提出“用教育的高质量标注信阳发展的新高度,为加快老区振兴崛起贡献教育力量”的新要求。当前,全市教育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此次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大会指引的方向、明确的任务为目标,奋力推动老区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走好更具公平、更高质量、更加优质的老区教育发展之路。 唯奋斗者进,唯实干者胜。信阳教育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教育优先理念、人民满意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中,用教育的高质量标注信阳发展的新高度,为加快老区振兴崛起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