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31|回复: 0

气虚兼外感风寒试试御寒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0 0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李广

  气虚兼外感风寒是一种中医证候,并非单一的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应准确掌握不同个体受邪性质的病理特点,应用扶正、宣肺、解表等法进行治疗。

  主要症状汗出微热,恶风畏寒,咳嗽或喘,咯吐清痰或少量黄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为主症。

  处方用药李东垣的御寒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苍术10g,白术12g,羌活9g,白芷9g,防风9g,黄柏6g,黄连3g,升麻6g,陈皮6g,款冬花6g,大枣5枚,甘草6g。

  临证加减若发热者,加柴胡、荆芥以祛风解表;头痛者,加藁本、细辛、川芎以疏风散寒,活血止痛;咯黄痰或流浊涕者,加鱼腥草、芦根,并以黄芩易黄柏以清热燥湿解毒;项背强痛者,加葛根、蔓荆子解肌祛风,舒筋通络;纳食呆滞者,加炒山楂、炒麦芽、炒六神曲以健脾消食。

  方义分析《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曰:“御寒汤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证。”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白术、大枣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益气之功;苍术、羌活、白芷、防风疏散风邪,胜湿止痛;黄连、黄柏为反佐药,能使诸药温而不燥,且能清热燥湿。服药后若出现咽痛、牙痛等上火现象,可用黄芩代替黄柏;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款冬花润肺止咳,且防止温燥药过量伤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共奏益气固卫,祛风散寒之功。

  作者介绍:李广,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仲景精英班国医传人,河南省中医睡眠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张仲景研究分会常委,曾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毛德西、李发枝和唐宋等教授为师,为唐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共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8部,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5-12 17:25 , Processed in 1.1886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