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9|回复: 0

 预防校园传染病健康护航新学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8 14: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当前正值开学季,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校园人群密集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此时,要警惕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和猩红热等多种校园常见传染病的威胁。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要注意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抓住春天长高“黄金季”,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春季开学注意预防三种传染病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患者一般在感染诺如病毒后的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春季开学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那么,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不洁净的手接触口、眼、鼻部位;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同学。不在校外购买无证摊贩的食品。

  加强晨午检和健康报告:在校期间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或发现同学有此类症状,立即向老师或校医报告,避免带病上课。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对教室、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桌面、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进行消毒,注意配比和使用方法。

  注意呕吐物处理:使用专用消毒包或含氯消毒剂覆盖呕吐物,静置30分钟后清理,避免直接接触。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堂工作人员健康,严格执行食品加工规范,避免生熟交叉污染。提供熟食,避免供应生冷食品(如沙拉、凉菜),水果分装分发时注意避免污染。定期检测饮用水及生活用水,确保水质安全。

  家校合作、加强防控: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达诺如病毒防控知识,争取家长配合。家长发现孩子感染诺如病毒后,及时通知学校,便于学校采取防控措施。对教职工进行诺如病毒防控培训,提高呕吐、腹泻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准备充足的防护物资,如口罩、手套、消毒剂、呕吐物消毒包等。

  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会导致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儿童的衣被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儿童的奶瓶、奶嘴、水杯及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热。有发热时,要检查孩子的口腔、手心、脚心等部位有无皮疹。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患儿要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适龄儿童可以选择注射EV71疫苗。此疫苗仅可以用于预防由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经常开窗通风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能罹患该病,以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生,以4~6月、11~12月多见。该病以发热、咽峡炎、皮疹和皮疹后脱屑等症状最为常见,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等为特征表现。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及早、足量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那么,如何预防猩红热?

  空气质量良好时,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培养勤洗手、规范洗手的好习惯,平时不用手指直接接触口、鼻。

  流行季节,应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外出要佩戴口罩。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表现,应立即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家庭隔离或住院隔离至痊愈。

  定期监测身高抓住长高“黄金季”

  专家表示,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春季的气温和日照等自然条件对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抓住春天长高“黄金季”,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李新民介绍,孩子身高约70%和遗传有关,父母如果身高不高,要注意监测孩子的身高走势。同时,孩子的身高还受到营养、睡眠、运动以及心理与疾病等多重因素影响。

  李新民表示,长期厌食、偏食会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入睡困难、睡眠不足、夜间易惊醒等睡眠障碍会影响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这些都会减缓身高的增长。长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心因性矮小。此外,生长激素缺乏、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肿瘤、染色体疾病、性早熟等,都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

  李新民建议,家长至少每3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体重,记录孩子的生长曲线,如发现孩子存在生长偏离,应及时咨询医生。家长一年左右可为孩子进行一次骨龄评价,关注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以防孩子因性早熟影响最终身高。

  专家表示,家长应确保孩子营养均衡,食物多样,每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不建议孩子吃各种营养补品,尽量少吃各种含添加剂的垃圾食品,因为这些所谓的“补品”及垃圾食品可能会导致性早熟,影响最终身高。

  此外,专家表示,运动可以使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能够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正常健康儿童应保证每天40分钟至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春暖花开,孩子还应多晒太阳,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让骨骼发育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13 09:39 , Processed in 1.1807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