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3|回复: 0

狂甩千亿元不良资产,“最强消金”会更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8 09: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2025年春节之前,发生了一件引人瞩目的事情:京东集团出手控股“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新的捷信消金,股权结构将是这样的:
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持股50%;
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持股15%;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持股1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1%;
天津银行持股10%;
捷信消金曾经母公司捷信集团仅保留2%股权。

其中,晶东贸易网银在线皆出自京东集团旗下,持股比例加在一起为65%。
“最强消金”大撤退
捷信消金背后的母公司PPF集团(Praha Partners Fund),其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为捷克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或称“最大投资集团”,其投资业务范围涵盖金融、医疗、制造、零售与科技等。
捷信经历过自己的扩张阶段——
2005年进入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市场,
2007年进入中国,
2009年进入越南,
2012年进入印度,
2013年进入印尼和菲律宾。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金融试点工作启动,捷信消费金融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全外资持股的消费金融公司。
2018年末,捷信消金资产总额990.75亿元,营收超过182亿元,为当年唯一一家营收百亿元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呈现“最强消金”姿态。
不过,从捷信消金的财务及总资产变化可知,在2020年后,捷信消金财务数据全面逆转,掉头向下。
捷信消金财务表现2016~2023
年份
营业收入(亿元)
归母净利润(亿元)
2016
63.93
9.3
2017
132.55
10.22
2018
185.16
13.96
2019
173.22
11.40
2020
112.32
1.36
2021
79.7

2022
30.45
0.34
2023
6.54
-31.99




捷信消金总资产变化表(据万得数据)
年份
总资产(亿元)
同比变化(%)
2014
22.04

2015
156.35
518.56
2016
470.29
199.84
2017
878.88
86.88
2018
990.75
12.73
2019
1045.36
5.51
2020
652.07
-37.62




与业绩飞流直下同时,捷信消金剥离不良资产的规模令人咋舌。
综合公开信息可知,这些年,捷信消金不良资产出售已达千亿元规模——
2017年至2020年,捷信消金核销不良贷款分别为:49亿元、109亿元、119.9亿元和112.85亿元4年共核销390.76亿元
2021年,捷信消金转让了108亿元资产包。
2022年底,捷信消金拟出售本息合计169.76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该资产包在2023年8月10日被挂拍,最终在2023年8月24日以7.38亿元的价格成交,成交价格为本息的0.043倍。
2023年5月29日,捷信消金宣布了一个规模高达260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最终以19.6亿元价格被江西瑞京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接手。
2023年3季度,捷信消金处置了144万笔借款,涉及人数超126万人,累计转让不良资产超过198亿元,其中包含170亿元的不良资产包。
2024年上半年,捷信消金以0.75折的价格甩卖了规模达264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处置规模纪录。
2024年11月1日,捷信消金计划以1655万元转让7.7亿元的不良贷款资产包。
2025年1月3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近7亿元个人贷款不良资产。
教训与机会
2022年开始,捷信从俄罗斯撤离,资产在当地出售。之后,捷信又先后出售了在菲律宾、印尼、越南、印度的业务。
在此背景下,中国上演的捷信消金易主,更像是捷信整体收缩的一部分。
按照PPF集团的说法,捷信还是要专注于西方市场。而从捷信消金在中国的退潮表现可见,其经营方式遇到了挑战。
疫情,是导致捷信消金发生问题的直接诱因。可是,捷信消金的崩溃幅度,也显示了其模式存在致命弱点。
PPF集团的企业战略,官方是这么说的——捷信所瞄准的是“在其他人忽视或认为太冒险的领域”。这一策略覆盖金融、医疗、制造、零售与科技等门类。
而就捷信消金来说,“其他人忽视或认为太冒险的领域”,指的是捷信消金重点面向信用记录很少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向这一人群放贷,捷信消金获取的利率和手续费会更高,但是,风险也会更高。
在市场繁荣阶段,捷信消金的收益会体现更明显,但一旦市场下行,捷信消金的客户人群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随之而来,会发生各种连锁反应。
早在2013年,捷信消金就被央视曝光,曾向大学生发放年费率超过50%的贷款,并涉嫌暴力催收。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统计,针对捷信消金的投诉记录已经超过8.5万条,其中大部分投诉都涉及高额利息以及不当催收等问题。
高额利息与不当催收背后,埋藏的都是发生问题的不良资产。也就是说,捷信消金的资产状况恶化了。风控失控反噬着捷信消金。
与此同时,中国消金市场也在不断扩容。截至2025年,市场上已有31张消费金融牌照,捷信消金在市场中,面临着各种对手更加激烈的竞争。
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3月,捷信集团创始人凯尔纳在一次空难事故中意外身亡。危机中的企业,失去了最有力的引领者。捷信面临方向性迷茫。
既然捷信消金资产状况不容乐观,京东接手,真的会更好吗?
实际上,捷信消金有它优势的一面,即探索以数字化手段来进行贷款管理与风控。只不过这一部分被不良资产的狂抛淹没了。而数字化与智能化是未来消费金融竞争的核心所在。因此,京东拿下捷信消金,并不只是拿到一块牌照。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即为消费金融的创新与新的生态圈建设。它是电商、物流、社区等形态的智能化融合。这是捷信消金较短,而京东较长的部分。新的生态圈建设,将是新捷信依托京东进行深度拓展,打开更大市场空间那一部分。
因此,京东接手捷信消金不是一次简单的被动接盘,而是以业态融合构建了未来消金转型的新起点。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4-3 18:01 , Processed in 1.5937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