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8|回复: 0

精确控制麻醉深度降低全身麻醉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1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李春艳

  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意识消失、无痛、遗忘的麻醉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中。然而,全身麻醉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确保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麻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的特点,适用于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速度,避免过量导致呼吸抑制或循环抑制。

  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地氟烷等吸入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的优点。使用时需确保麻醉机的正常运行,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肌肉松弛药罗库溴铵、顺阿曲库铵等药物能够使肌肉松弛,减少手术操作的难度。但需注意,肌肉松弛药可能导致呼吸抑制,需配合呼吸机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麻醉深度的控制

  麻醉深度的控制是全身麻醉安全性的关键。麻醉过浅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术中知晓和严重的身心后遗症;麻醉过深虽然可以有效避免疼痛和术中知晓,但也可能导致苏醒时间延长和其他并发症。

  麻醉深度的监测临床中常用BIS(脑电双频指数)等监测设备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BIS值在85~100之间表示清醒状态,65~85之间表示镇静状态,40~65之间表示麻醉状态,低于40则表示爆发抑制。

  麻醉深度的调节根据BIS值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确保麻醉深度适中。

  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管理

  呼吸管理全身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以及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循环管理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循环抑制现象。因此,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循环稳定。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全身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循环抑制、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因此,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在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处理。

  呼吸抑制使用麻醉药物时需注意剂量和速度,避免过量。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抑制,需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循环抑制麻醉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出现循环抑制时,需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以维持循环稳定。

  恶心呕吐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与麻醉药物、手术刺激等因素有关。可给予止吐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在麻醉前需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进行抢救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上述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全身麻醉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11 05:28 , Processed in 2.7859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