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2|回复: 0

淮滨:秸秆由“草”变“饲料”与“基料”生态经济双提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1 08: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这些天不断有农户拉来秸秆售卖,每天收储秸秆400吨左右。”当前,信阳市淮滨县的麦收已进入尾声。连日来,三空桥乡河南桃花田园生态养殖场的技术员王海民忙得不亦乐乎。
在养殖场内,4000多头肉牛膘肥体壮,所用的饲料都是秸秆制成的“营养餐”,日消耗量8吨左右。

“秸秆经过粉碎熟化,和发酵过的青储、酒糟经过配比,做成优质饲料,营养价值高,牛吃着不但上膘,还不得病,大大提升肉牛质量。”王海民介绍,夏收期间,养殖场已收储小麦秸秆4000余吨。
地处粮食种植大县,丰富的秸秆不但为“品质好牛”的培育提供了绿色、优质的好食源,种粮、育牛的绿色再循环,又让当地废弃秸秆的处理,变得利润可观。

在三空桥乡现代化智慧牧场,一排排牛舍干净明亮,一头头刚从澳大利亚运送过来的奶牛正悠然自得吃着饲养员精心为它们制作的口粮,空气中更是夹杂着淡淡的草料味儿。
“目前养殖场现存栏奶牛400头,为了让奶牛吃上优质的饲料,我们在种植基地里种植优质青储粮,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奶牛饲料安全,另外还会收集附近群众的小麦秸秆,一亩地收集起来的麦秸秆有200公斤左右,每吨麦秸秆收割、运送到牧场会付给村民440块钱的报酬,我们今年预计储备2000吨,既能带动农民增收,又能让奶牛有了饲料,也能解决当地的环保压力,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河南景尚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富庭介绍。
近年来,淮滨县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进粮食和肉牛、奶牛生产统筹发展,开展秸秆青黄贮、膨化、压块等饲料化高效利用,推动秸秆代草节粮、变肉换奶,让好品质的牛群饲养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淮滨共有1680家肉牛养殖场,其中规模养殖场41家,包括5000头以上的1家、500头以上的15家、200头以上的25家,全县肉牛饲养量达7.5万头。不但肉牛品质在当地农户和市场端两头叫好,每年的利润更是相当可观。

在马集镇的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内,一辆辆运送农作物秸秆的车辆来来往往,厂房内堆满村民送来出售的小麦秸秆,负责人王智慧一边统计着每辆车所载的秸秆重量,一边指挥着农户把秸秆堆放在固定仓库。
“我今年种了200多亩地,小麦收完了,我就把地里的秸秆拉这边卖,我今天来第三趟了,一车秸秆能卖一百多块钱,一天跑三四趟就能换三四百块钱!”马集镇方圆村村民李富海开心地说。

为助力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淮滨县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马集镇投入资金500万建设厂房,并配备打捆机、套袋机、粉碎机、铲车等配套设施,积极开展秸秆统一回收工作,大力推广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收割、打捆一体化作业,秸秆回收辐射周边乡镇数十个行政村。
“除了小麦秸秆,像秋季的水稻秸秆、花生秧、红薯秧等所有的农作物秸秆我们都收,”王智慧说,“我们按季度收秸秆,一个季度1万吨打底,今年夏季已经回收了3000多吨秸秆,一部分拉到大型养牛场做成牧草饲料喂牛用,剩下一部分就是用来发酵供应菌菇生产,和做生物质颗粒燃料。”
淮滨县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养殖”资源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秸秆由“草变饲料”“草变基料”多样化综合利用。目前,该县共建立57家秸秆收储企业(合作社),年收储秸秆20万吨以上,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秸秆离田、收储、加工、销售体系,真正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6-26 13:08 , Processed in 1.2316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