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4|回复: 0

新县:红绿相融绘就新图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1 08: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夏日炎炎,老区新县生机盎然,“红”得动人、“绿”得耀眼。红绿辉映处,人们纷至沓来,瞻红观绿、砥砺初心、畅游田园、乐享生活。“如果没有革命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6月8日,端午节前,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内,聆听完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游客们感慨万千,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在吴焕先烈士故居,在“红田”惨案遗址……每一处红色遗迹遗存前,来瞻仰学习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感受。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新县已成功打造出大别山干部学院、大别山国防教育营地、大别山露营公园等一批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基地,累计培训干部学员35万余人次,年接待青少年研学150余万人次,将大别山精神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红”得厚重,“绿”得耀眼。从日新月异的红色首府出发,驾车驶上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穿越青山绿水,追寻红色足迹,看茶山连绵,观碧波荡漾,乡村美好,老区巨变,让人惊叹连连。
文旅兴则乡村富。近年来,新县持续擦亮“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文旅品牌,打造红色传承文化游、大别原乡古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特色餐饮、休闲采摘、康养旅居等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红色+生态+乡村”融合发展之路,成功入选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县。2023年,新县接待游客137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2.9%;实现旅游收入92.88亿元,同比增长26.4%。
源源不断的客流带来滚滚财源,同时带动当地农特产品、商贸物流供需两旺,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回归田园,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泗店乡余河村铁皮石斛产业园,石斛种植大棚内,一段段干树根、枯树桩上,石斛枝条粗壮、花开如兰。
“这里满园都是宝啊!”园区负责人刘庆华说,园区年收石斛鲜条2.5万公斤,年产值超千万元。除了采摘石斛鲜条,还加工枫斗、生产石斛花茶,如今又开发出了石斛饮料、石斛酒、石斛挂面、石斛饼干等,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去年我们又新发展了铁皮石斛有机驯化基地,建起了现代化育苗育种车间和有机驯化大棚。”刘庆华兴奋地说,借力新县文旅产业大发展,他们正积极推进石斛全产业链发展,聚力打造集种苗组培、石斛种植、系列产品开发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石斛产业园区。
如今在新县,通过文旅带动,乡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古树油茶园、中药产业园、蜜蜂王国、草莓庄园、阳荷姜产业园……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构建起以油茶为主导产业、茶叶和中药材为两大特色产业的“1+2+N”产业体系,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
一条旅游路,串起“幸福景”;一个示范区,架起“致富桥”。近年来,新县紧抓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大机遇,不断念好“山水”经、打好“文旅”牌、拓宽“产业”路,让乡村成“景区”、美景变“钱景”,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徐徐铺展。
实践者说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响彻耳边。新县坚持文旅带动,助力全面振兴,多元化延伸文旅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筑牢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不断为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注入新活力,奋力谱写“两个更好”的崭新篇章,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新县县委书记 夏明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6-23 10:18 , Processed in 1.9406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