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人民医院韦碧莎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岁及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本文就来聊聊如何保护我们的小宝贝,避免被手足口病“缠上”。
5岁及5岁以下儿童易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医学上被称为“手足口综合征”,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在接触患者的鼻涕、唾液、疱疹液或粪便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就容易被感染。
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手、足和口腔内出现小水疱。这些水疱通常不痛不痒,但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水疱通常会在几天内破裂,然后结痂。
除了水疱,宝宝可能还会存在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1~2周自行消退。
在少数情况下,手足口病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肠炎等。
手足口病最喜欢“找上”5岁及5岁以下的宝宝,特别是那些还没上幼儿园的小家伙。稍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也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症状通常较轻。
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家长可以用淡盐水给宝宝漱口。
注意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尽量让宝宝多喝水。
皮肤护理手足口病的疱疹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但在这期间,家长需要做好宝宝皮肤的护理工作,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避免宝宝抓挠疱疹,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和感染风险。家长可以剪短宝宝的指甲,并为其戴上棉手套。如果疱疹破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膏来预防感染。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宝宝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口腔、手足部位的疱疹,或者伴随发热、喉咙痛等,家长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专业的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症状和体征,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即针对宝宝出现的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或采取护理措施。
发热如果宝宝发热,医生会开具一些退热药。家长也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帮助宝宝降低体温。
喉咙痛对于喉咙痛的宝宝,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润喉剂或喷雾剂来缓解疼痛。
口腔溃疡这是手足口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口腔喷雾剂或药膏来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生病期间,宝宝需要充足的休息。此外,为了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小朋友,建议宝宝在症状消失后的一周内暂时避免去幼儿园或与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触。
关于手足口病,有很多不实传言和误区。比如有人说“只有脏孩子才会得手足口病”,这是不正确的。任何孩子都有可能感染,与是否“脏”无关。再比如,有人认为“一旦得过手足口病就不会再得”,这也是不对的。虽然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后,宝宝会有一定的免疫力,但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
注意环境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保护宝宝免受手足口病的困扰,关键在于预防。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妙招:
勤洗手家长和宝宝都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家长应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特别是在更换尿布、喂食前后。家长要提醒孩子勤洗手,并且指导孩子哪些情况下应该洗手。
避免接触患者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后的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尽量避免宝宝与患者接触。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对宝宝的玩具、餐具和家居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增强免疫力保证宝宝睡眠充足和饮食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目前已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可供接种。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减轻症状。建议家长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及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总的来说,家长是宝宝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除了注意日常卫生习惯,还要学会识别手足口病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在宝宝生病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了解它,就能有效预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