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50|回复: 0

淮滨:村史馆成为科普“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9 0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这个叫做石磙,在以前是用来给谷物磨粉的器具,过去磨面都是我们纯手工制作,生活上哪有现在那么方便,什么市场上都能买到。”8月28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里镇陈围孜村,村民张新峰正带着几个孩子在该村的村史馆参观。
   64ebff21a3109d7518e2ad18.jpeg           走进新里镇村史馆,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文字映入眼帘,村情概况、民俗风情、未来展望等内容,详细记录了该村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蓑衣、米面斗、犁子、牛兜嘴等老物件,将大家一下子拉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些藏着旧时光的老物件,让传统文化绽放着别样的光芒。
             据了解,新里村史馆坐落于该镇陈围孜村文化大院内,由陈围孜老村部改建而来。后经乡亲捐赠老旧农耕物件、藏品逐步丰富完善后,村史馆应运而生。村史馆由国防教育馆、怀旧馆、生活馆、村史馆、文明实践站等12个展览馆构成,通过文字、实景照片和实物展陈,多维展示村史村情、村风村貌、传统文化和未来发展等情况。展厅中一件件“老物件”不仅记录着乡村历史变迁,也饱含着新里镇村民的集体记忆。
       “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时常用的,有年代感,很有意思。乡愁文化纪念馆留住了乡土记忆,也留住了我们的根。它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生活好了,就忘记艰苦奋斗。”闲暇的时候,我会到馆里当“讲解员”,给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讲过去的故事。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都觉得不虚此行,称赞这里是“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社会变迁的科普课堂”。
村史馆不仅是传承历史文化、承载浓浓乡愁的场所,也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开辟了新阵地。该村史馆建成后不仅吸引了无数群众来访参观,也成了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饺子宴、读书会、传家风家训等多项活动在这里日常开展,为该镇留下了更加浓厚热烈的文化气息。
“这些老物件不仅是老一辈的记忆,更是祖辈勤劳节俭、踏实奋斗的见证。建设村史馆,就是要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讲好乡村社会发展变迁故事,让乡村历史文化‘活’起来。让后来人走进来,扑面而来的不仅有乡村‘土味’,更有文化‘品位’。”该镇党委书记吴帆说。(图片/朱丝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6-27 03:08 , Processed in 1.2171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