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42|回复: 0

 婴幼儿血管瘤勿忽视超声检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4 1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胡文笳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于婴幼儿,且女婴发病率高于男婴,发病与基因异常有关。婴幼儿血管瘤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肌肉和骨骼等,其中头颈部最常发生。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发生在枕部或额部或鼻梁的位置,通常在出生时就出现了。鲜红斑痣长在皮肤上,不凸出,表现为一个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的斑片,按压一下会褪色,一般可以自行消退,面积较大或较为广泛的可能会持续终身。

  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按压不会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一般在1岁以内长到最大限度,生长速度非常快,有可能自行退化。

  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高出皮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以缩小,可能会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约1/4的海绵状血管瘤患儿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会出现比较典型的皮损症状,头部和脖子出现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四肢,患儿内脏部位的损伤无法通过外部观察看到,此时就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行检测。超声检查无创、快速、便捷,在婴幼儿血管瘤诊断方面意义重大。

  一方面,超声检查价格较低,并且不需要镇静或麻醉,对于年纪较小的患儿来说伤害性较小。另一方面,超声检查不仅能确诊婴幼儿血管瘤,排除其他病变,还能确定患儿病变的累及范围、周围器官是否受累等,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超声检查时,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往往表现为显示血流信号丰富的软组织团块,一般呈低回声、高回声或者混合回声的病灶;皮肤层多为低回声,浅筋膜层多为高回声;二维图像多看不到血管结构,在增殖期可见扩张的血管;界限清楚或不清;彩色血流显示其增殖期富血供,内可见动脉及静脉频谱;消退期时血流信号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经过超声及一系列检查后如果确诊为血管瘤的婴幼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当血管瘤比较小时,不会导致患儿身体功能异常,此时一般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果是位于口腔或会阴处的血管瘤病变或是大的病变,经长期刺激可能会形成溃疡;如果是较大的病变易于皮肤坏死、出血和反复感染,甚至导致永久色素沉着、疤痕和纤维组织增生;有些患儿病变累及气道和下巴等,会导致气道阻塞,需及时治疗;有些患儿血管瘤发生在眼眶或眼周部位,如治疗不当会导致弱视或失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8 06:20 , Processed in 1.4155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