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9|回复: 0

令人头疼的“初二病”,男孩女孩都会碰到,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平稳度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5 17: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被她家14岁的儿子给搞疯了。
儿子今年上初二了,一开学就状况频出。
上课睡觉,偷带手机,不穿校服,不写作业。
本来初一的时候成绩还能排到班上十名前后,到了初二,直接掉到了三十多名。

在家也是阎王爷一样的人物。
怼天怼地,啥活不干,脾气还特别差,别人不能多说一句,动辄大喊大叫,摔门咆哮。
全家人出门散步,每次都是吵架收尾,搞得她天天在家战战兢兢。

她有时候觉得儿子特别幼稚,天天说一些很傻的话,好像思想状态还停留在小学生。
说什么几十年后地球就毁灭了,人类都得死,为了人类的命运痛哭……
有时候又觉得儿子是不是太“成熟”了?
对人对事消极冷漠,暮气沉沉,没有一丝少年的阳光和朝气。
在学校貌似也没啥朋友,老觉得别人背叛他了。
开始她觉得,这是儿子到了青春期,叛逆而已,过了就没事了。
但现在情况开始愈演愈烈。
最夸张的是上个月和班主任闹矛盾,居然对老师做不雅动作,还被老师看见了……
天天接老师的投诉电话,导致她现在每天听见电话响就精神紧张。
她反思自己平时做的也没什么毛病啊,孩子小的时候各种儿童心理书也没少看,咋成这德行了?
万一一直这么下去,中考岂不是完蛋了……
我一看,14岁初二,这不就是典型的“初二病”嘛!
初二病,是伊集院光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出的,最早用来比喻初中二年级的青春期娃过于自以为是等奇怪言行的俗称。

那么初二病哪些症状呢?
1. 自私、自我中心过度,无法换位思考
最主要的表征就是“世界是围绕我一个人旋转的”,也就是“自我意识过剩”。
2. 狂放不可一世
初二病患都有一种幻觉,就是全世界最帅最酷最聪明最美丽的就是自己,俺就是全村最亮的那颗星!
凡夫俗子怎么配和他们说话?怼天怼地是他们的语言常态。
3. 刻意感动、无厘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初二病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活在自己的热血世界里,戏精附体。
4.尤其是到了青少年时期,娃还会陷入个人寓言和假想观众的状态
个人寓言是指,孩子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和不可战胜的,别人可能会遭受各种不幸,但绝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种想法往往会在遇到现实落差后,让他做出一些非常愚不可及的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悲剧性后果的行为,比如飚车、自杀、不洁性行为等。
而假想观众是指觉得自己受全世界的关注,于是,面子问题就来了。
孩子会以为似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像舞台上的主角一样,被周围狂热的观众们无微不至地关注到,说白了,就是爱演。
这也会导致孩子做出一些非常夸张的事儿,比如标新立异——染发,抽烟,纹身,以为这才是酷。
总之,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非常正常的青春期困扰。


以前听到一个说法,叫初一是坡,初二是岭,初三是峰。
就好像为啥初二病不叫初一病、初三病?
因为初二的岭,就是“分水岭”的岭。
初二在初中三年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心理和生理上变化、冲击最大的一年,自然会导致很多情绪上的问题。
所以家长一定要当心初二现象!
在家长看来,初二的娃子又自大、又暴躁、又讨厌,又莫名其妙。
但对娃来说,也是个难过的坎。
所以家长要怎么应对呢?
1. 顺其自然
其实娃子现在的奇葩表现,主要还是不成熟。
多经受几顿社会的毒打,自然就成熟了。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视野的扩大,知识的增多,中学生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在不断进化。
家长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接纳,调整自己对娃的预期。
想治好初二病,说教是没有用的。
还是需要娃子自己去丰富阅历,自内而外地解决,太多的教化只会适得其反。
2. 表达同理心,让娃感觉到他被了解
其实就是多关心,少唠叨,和娃统一战线。
当然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好多家长经常被娃子气得七窍生烟,产生“生他不如生个叉烧”的想法,恨不得就地断绝关系!
但不能放弃治疗啊!
初二病不是“绝症”,最多是个“自限性疾病”,您就是装,也要装得耐心些,不然只会雪上加霜!
当孩子感到被关心,或者亲子关系基础好的家庭,初二病的病程自然也就更短。
坚持就是胜利!
3. 帮娃调节情绪
就像小婴儿会哭一样,青春期娃子犯“初二病”也是一种抒发心情的方式。
你不但不要大惊小怪,也要帮他认识到,人有情绪是正常的。
要允许他们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那些青春期也能很好控制个人情绪的孩子,他们背后往往有一对高情商的父母。
他们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娃平稳地度过“初二病”时期。
4. 有效沟通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擅长和娃沟通,主要是不了解自己的娃,更不知道娃心里想些啥。
所以经常两句就没话说了……
那么,面对暴躁的青春期娃子,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心理。
你会发现,孩子突然开始变得爱打扮,更注重自己在异性心里的形象,会在意自己在朋友圈中的位置,这些都是正常的。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新的社交阶段,这时期孩子们之间也需要更深入的交流。
所以咱当爹妈的在关注成绩之外,也应该多关注孩子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相处的方式,多和娃聊聊学校的八卦。
而且要多鼓励孩子社交,及时发现他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提供帮助。
同时,多引导他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事物,多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彼此讨论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思考未来,聊聊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未来想做啥。
沟通不是说教!
初二病患者最反感的就是说教,会加重“病情”!


再说说家长最操心的学习问题。
其实啊,初二成绩下滑,太常见了!
初中几乎是过山车一样的三年,面对分流的压力,孩子的成绩也会变得像过山车一样不稳定。
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是初一的时候非常优秀,到了初二就慢慢落下来了,一蹶不振,原因基本是下面几个:
1. 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超过了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数学包含了中考将近50%的考点,又增加了物理,对娃是个大考验。
孩子很容易一时吃不消,心态上发生变化。
2. 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学习习惯很糟糕。
3. 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面对困难,不想解决问题,只想逃避。
我们会发现:
抗压能力好、适应能力强、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后。
而这几点都是在初二体现的。
那咋应对呢?
1. 提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咱们一直都说,学习习惯这东西一定要提前培养。
等初二才发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那是渴死了才想起来挖井,来不及啊!
所以上小学,就要开始注重。
这个“习惯”,并不是每天写了多少字,刷了多少题,完成了多少作业。
而是:
有没有好的上课习惯,能不能高质量高专注度听课?

记笔记书写是否有条理?

自己知不知道怎么预习、复习?怎么制定学习计划?

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记忆习惯、思考习惯?

再比如自己做错了一道题,会不会立刻找几道同类型题练习?
这种习惯才是有效果的。
在小学这个学习生涯中压力最小、最轻松的阶段,就应该把好的习惯和方法搞定,省得后期抓瞎。
2. 培养自己的学习思维
为啥很多孩子到了初二突然觉得“难”,因为到了初二之后,学习的实质不在于知识量,而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大家学的知识,会形成一个体系。
靠死记硬背,应付小学和初一还可以,到了初二就不灵了。
所以这时候,最好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知识搭建在这个体系上,整理得条理清晰。
这就要求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自己思考,从对知识简单应用的“浅层次思维”,转换到更为抽象的“深层次思维”。
而逻辑思维,也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
3. 养成解决问题导向的心态
为啥学霸们能顺利度过初中,甚至在关键时刻逆转,并不是学霸们有多厉害,而是他们有解决难题的心态。
而学渣为啥被pk下来了?
多数都是自己畏难放弃了!
学渣一大特性:稍微遇到点学习困难,马上逃避,用胡思乱想/抽烟喝酒/打群架/谈恋爱等消极方式缓解眼前的痛苦。
逃避的问题越多,后期就更消极,导致断崖式的成绩下跌。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学霸几乎都是“解决问题导向”的人,他们能很主动地去化解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且积极地处理实质问题。
简单说就是不怕难,敢于和困难死磕!
初二这种关键时候,拼的就是个心态,还需要家长多多上心,帮娃提供支持,建立自信。


初二病不是病,疯起来要人命。
如果孩子还小,病症还不重,那都很正常,家长要淡定。
孩子嘛,身上多少都会带点冲动,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家长们就放宽心,静静欣赏他们的表演。
但如果孩子迟迟不能摆脱“病症”,甚至“病入膏肓”,成绩大幅滑坡,那一定就要及时“干预”了!
最后,孩子还没到“初二病”阶段的,记得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亲子关系、良好心态,都要提前培养,确实不容易啊!
大家共勉吧!

*来源:英华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9-30 11:38 , Processed in 1.21403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