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819|回复: 0

妇幼健康科普:孕期营养,您“补”对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1: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信阳市妇幼保健院
在与孕妈和家属的沟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吃得越好、孩子发育的越好”,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怀孕期间孕妈饮食不当、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对母体跟胎儿都有发生疾病的风险,所以,合理饮食、规范地进行孕期营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孕期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会对母体和胎儿造成什么影响。


一、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引起母体营养不足或营养素缺乏症,出现营养性贫血、骨质软化症、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缺乏症等;母体超重或肥胖;妊娠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增加;分娩时容易有子宫收缩乏力、难产、产后出血等;产后易患产褥感染、乳汁不足等。
二、对胎儿的影响。
近期影响:胎儿生长受限;出生缺陷、脑发育受损;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流产及婴儿死亡率增加;婴儿营养缺乏症等。
远期影响:孕期营养问题会增加胎儿成年后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

那么,孕期怎样“补”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呢?


一、碳水化合物: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占人体供能的 55%~65%,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碳水化合物来源以谷薯类为主,摄入不足可能出现酮血症或酮症酸中毒,酮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伤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二、叶酸:食物来源以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豆类为主;叶酸缺乏时可引起神经管畸形、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早产、出身低体重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危害。在我国补充叶酸400ug/天可使神经管畸形发病率下降80%。



掌握补充叶酸的时机和量,在计划怀孕前每天补充400ug,对既往分娩过神经管畸形儿、口服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双胎、GDM(妊娠期糖尿病)者可根据医生指导加大剂量。
三、碘:食物来源包括食用含碘盐、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孕妇缺碘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缺乏可影响胎儿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推荐孕期碘摄入量为230ug/天(摄入的食盐中约含120ug/天)。含碘食物都有哪些呢?大家来看一下吧。



四、蛋白质:食物来源以蛋类、奶类、肉类、大豆类等为主。蛋白质占膳食总能量的15%-20%,充足的蛋白质是满足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早期增加5g/天,孕中期增加15g/天,孕晚期增加30g/天,其中动物性蛋白最好占蛋白总摄入量的一半以上。
五、铁:食物来源有动物肝脏、红色瘦肉、动物的血、深色蔬菜等;铁是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铁缺乏导致的严重贫血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婴儿的智力发育。



铁的补充推荐孕早期20mg/天,孕中期24mg/天,孕晚期29mg/天。



孕期补铁的注意事项:
1.充分的蛋白质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2.食补铁以动物性铁为主。 3.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 4.不能和钙剂同服,牛奶可干扰铁的吸收。
5.茶中的鞣酸可干扰铁的吸收。 6.铁剂做好在餐间服用。
六、钙:食物来源为奶、水产品、豆制品、坚果、蛋类等;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孕期摄入的钙一方面满足孕妈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供给胎儿增长骨骼和牙齿。



孕早期钙补充1000-1200mg/天,孕晚期2000mg/天,补钙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
孕期补钙的注意事项:
1.不要空腹服用钙剂,最好在进食时同时服用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2.钙剂不能和牛奶同服,会造成钙质的浪费;补钙同时要多喝水。
3.胃酸缺乏者,不适宜选用碳酸钙,可选用枸橼酸钙或柠檬酸钙等。
七、膳食纤维:可增强胃肠蠕动、吸收水分利于排便,并可以使粪便中的胆汁酸排泄增多,血胆固醇水平降低;膳食纤维多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每日摄入量应为300~500g。



八、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是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成分,对胎儿脑和视网膜的发育非常重要,可以促进认知发展,提高视敏度。不饱和脂肪酸多来源于鱼虾类、坚果,植物油等。



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成年慢性病的机遇窗口期,这个时期的营养将决定后代的终身健康状况,尤其是孕育阶段,母体营养对妊娠结局及胎儿健康将产生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充足、完整、均衡的孕期营养是确保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



通过调整膳食比例、使孕妈营养达到最佳状态,让胎儿处在最优的生长环境,让每个家庭都能孕育健康可爱的宝宝。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来电咨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9 13:42 , Processed in 1.2678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