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72|回复: 0

三伏天来了!这些养生要点要牢记,高温之下护住健康最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6 18: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高济美锐大药房

入伏啦!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高温天气之后,三伏天终于踏着热浪来了。

面对今年不同寻常的高温天气,合理避暑成了“三伏养生”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记得“三防三护”
01
防暑
三伏天暑热之气盛行,若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中暑,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做好防晒,并少量多次补水。
02
防寒
面对炎炎夏日,冷气冷饮必不可少,但过度贪凉却会伤害脾胃、导致疾病。

再加上许多怕热的人士,即使在低温的冷气房里也要打赤膊或穿着露脐、露腰的上衣,这也很容易造成风寒邪气侵袭。

03
防湿
夏季暑湿较盛,淋雨、涉水、久处湿地容易导致身体被湿邪侵袭。

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内长时间浸泡、洗浴。

04
护阳
阳气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更是活力的源泉。

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饮食清淡、不过贪凉,适当锻炼、避免大汗,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切忌因生活的无节制而耗伤阳气。

素体阳虚、气虚之亚健康人群可尝试通过贴敷三伏贴来振奋阳气、温经散寒,调整五脏六腑阴阳偏衰,预防及治疗冬季易于发生的疾病。
05
护心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热易伤心气、汗易伤心阴,所以夏季要适当多吃一些凉润养心之品,如新鲜蔬菜瓜果,同时要避免大汗、过汗。

此外,我们可常揉内关穴。该穴为心脏之保护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调补阴阳气血。
06
护脾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胃功能,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而脾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喜燥恶湿,因此可适当进食甘味食物。
三伏天记住“三宜三不宜”
01
宜心情平静,不宜急躁
夏季气候由温转热,常使人心情烦躁,夜不安寐。

《黄帝内经》对此提出了“无厌于日,使志毋怒”的养生要求。意思是说不要厌恶这长日酷热,不要急躁发怒,必须心平气和,乐观愉快,顺其自然。

患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人群尤需如此。

此时宜调节情志,通过各种怡情养神手段使自己心情平静、愉悦,比如看书、绘画、听音乐、下棋、垂钓等。
02
宜适当降温,不宜降温过度
适当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电器有防暑之效,有益于夏日保健。

但室内使用空调温度宜控制在26℃~28℃左右(低于室外温度5℃左右即可),并需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使用台式电扇时不宜将电风直接吹在身上或头面部位,以免发生面瘫。

03
宜进清凉消暑食品,不宜吃冰镇食品
伏天气温高空气中的湿度大,暑多挟湿,容易发生胃肠疾病。

故日常饮食宜清淡爽口,并适当摄入除湿之品,如冬瓜、海带、番茄、金针菜、黑木耳、百合、藕、绿豆、扁豆、薏苡仁、白萝卜等。
过于寒凉的冰镇食品如冰激凌、冰啤酒、冰西瓜等皆不宜多吃。
解暑未必要凉

很多人认为,只有冰凉的饮品才有解暑之效,其实不然。

中医学认为“暑为阳邪”,应用清凉剂解之。下面介绍几个清热解暑的饮方,供参考选用。

绿豆饮

绿豆50克,淘洗干净,加水适量,文火煮烂,可入白糖少许。

绿豆性凉,《本草汇言》称其可“清暑热,静烦热,燥热,解毒热”。


菊花饮

白菊花(干品)10克,开水泡饮。

菊花性凉,《本草纲目》云其“益肝补阴,降火除热”。


荷叶饮

鲜荷叶1张,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至沸即可,去荷叶,饮其水。

荷叶性平,《本草再新》称其可“清凉解暑,止渴生津”。


金银花饮

金银花(干品)10~15克,加水50毫升,煎10~15分钟即可,饮时去滓。

金银花性寒,可清热解毒。

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果您有需要,请让专科医生为您开方用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4 20:51 , Processed in 1.2276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