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0|回复: 0

脾虚的人越来越多,有这5种表现要引起注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0 18: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张仲景大药房
《脾胃论》 李东垣
中医名家金元四大家之一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说明脾胃虚损为万病之源,
养好脾胃则不易生病,
正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也。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健旺,则人体的气血充足,身体自然康健。医圣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意即脾胃功能好,人的抵抗力就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不易生病。

胃气强,则五脏俱盛;
胃气弱,则五脏俱虚。

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中,调理脾胃、顾护脾胃之气为最基本的一步。


01
为什么脾虚的人越来越多?
1
思虑过重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体的一切思维活动均需要由心来掌控。
在五行中,火生土,火对应的是心,土对应的是脾。思虑过重的人,心被消耗太过,自然无力生土,脾气随之虚弱。
2
太过安逸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加之缺少运动,又会在一定程度削弱脾气,造成脾虚。
1
饮食无常
现代人生活条件变好,饮食过饱或经常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都会伤及脾胃。


02
脾虚的五大表现
· 舌苔变化
正常情况下舌头呈红色、表面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出现明显的齿痕,舌苔厚白,可能是脾虚有湿。同时,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 食欲不振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如果食欲不振、腹胀,可能是脾虚所致。
· 晨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也与脾有关,中医认为脾主升清,清阳不升就会出现,上述表现。
此外,脾与肺的功能是互相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 身体湿气重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虚则湿盛,湿气重会出现大便不成形、粘马桶、食少腹胀、口臭、面部爱出油等表现。
· 睡觉流口水
脾在液为涎,涎俗称:“口水”,是唾液中质地较为清稀者。所谓脾在液为涎是指人体涎液主要由脾气所主管。如果睡觉时流口水,很可能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03
健脾有方 日常你可以这样做
饮食戒贪
贪求美味,暴饮暴食,不仅不会增加能量,反而会化生痰湿,消耗能量,所以日常饮食一定不要暴饮暴食,要跟随脾胃运化能力。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饮食以七分饱为宜。
· 饮食宜温
脾胃就像做饭的锅,没有温度是不行的,所以要吃温热的食物。一是温度上要暖,不吃寒凉之物;二是性质上是温性的,像水果、牛奶等都是寒凉之物,不可多吃。
· 情绪乐观
思虑伤脾。中医认为: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影响脾胃。良好的心态,是一剂有效的良药。
· 运动健脾
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于人体的表现主要在肌肉、四肢上,所以运动可以健脾,运动的作用可健脾、可升阳、可疏通,同时也是很好的强身健体的方法。

案例分享

图为:主任中医师 高世超问诊

中医言:慢性结肠炎的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脾肝肾功能障碍。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疏泄有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肾为先天之本,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而致泄泻遂成本病。
55岁的潘先生患有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3年余,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不见好转,经同村村民介绍,找到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与祥盛街交叉口向南50米路东的张仲景国医馆心怡路中医门诊部高世超主任处就诊,初诊,自诉腹泻3年余。
刻诊:食后腹痛即泻,大便如糊状,日2~3次,每进油腻或生冷食物,大便次数增多,时有里急后重感,甚则脱肛,下腹痛时,喜温喜按,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纳减少,口不干苦,不欲饮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质黯淡,苔白腻,脉虚无力。
诊断为:泄泻(脾虚湿困,中气不足)。
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温中升陷。
遂开具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山药、党参、炒白术、炒扁豆、茯苓、煨葛根、柴胡、炮姜、吴茱萸、炒当归、粳米(炒微焦自备)。7 剂,水煎温服,一日两次,饭后服用。
二诊,精神转好,腹泻次数较前减至每日2次,大便成形,排便时仍有重坠之感;下腹时有隐痛,喜按,纳食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虑其脾肾阳虚,寒凝气滞,增加温肾固脱之品。上方去当归,加五味子、肉豆蔻。
服药后患者已无不适,神复力增。嘱其服用小米、炒大米、炒薏仁、鲜山药、大枣煮粥以补脾养胃,忌食油腻、生冷和辛辣之品。
张仲景国医馆特聘专家高世超主任指出:泄泻一证,与脾肾阳虚,脾虚湿盛直接关联。此案患者泄泻病史3年余,食后即泻,为典型脾胃虚弱的表现。方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加减,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温阳固脱。其中补中益气汤为君,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臣以炒大米、白扁豆、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煨葛根,助君药暖脾土,温命门。此外,患者排便前有明显里急后重症状,提示肠道气血不畅,故佐以白芍、木香行气缓急止痛。辨证精准,施治合理,则诸症自愈。

案例来源:2000.3.316 大河微医电子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5 04:32 , Processed in 1.4831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