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67|回复: 0

闻令而动,火速集结—筑牢抗疫一线的“红色堡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4 13: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光山县人民医院
用爱守护 同心战疫
WE FIGHT TOGETHER
为最大限度阻断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
光山县迅速启用龙山湖新党校作为医学观察隔离点
我院领导班子也迅速组织医护人员
进驻隔离点开展工作
半个多月以来,医护人员冲锋在前、连续奋战
用行动延续“隔离不隔爱”的暖心守护
筑牢抗疫一线的“红色堡垒”

4月3号夜晚,我院接到上级部门通知,要求立即布置党校医学隔离点,做好对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隔离工作。接到通知后,院党委书记杨扬立即带领副院长郑先成、感控科主任张向斌前往党校隔离点查看,并抽调血透室护士长万连红担任党校隔离工作队负责人,前往党校布置隔离点建设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护士长万连红、总务科陈亮、儿一科胡玉瑶连夜抵达党校,开始进行隔离点的分区、布局、物资筹备等工作。4月4日,内分泌科护士长汪晓带领金鑫,史鑫等九人赶赴党校,加入隔离工作队开展工作。他们规范三区两通道,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对不同区域均实施实体物理隔断,粘贴明显标识,连续忙碌三天两夜未休息……至4月5日凌晨2:50分正式接收了第一批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进行隔离,5:30分接收了第二批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最高峰时期,共接收并隔离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吉林、上海两地)157人。
党校隔离观察点空间布局示意图

医学观察隔离点工作队严格按照医务人员与隔离人员2比50配备,其他人员按照医务人员数量的3-4倍配备,并将所有工作人员分为十个组:防控消杀组、核酸采集组、健康观察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组、人文关怀组、心理疏导组、中药组、信息联络组。各组人员明确职责,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每次接收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时,医护人员都要先将隔离人员拉入微信群,每天发布群公告,警示所有隔离人员24小时呆在自己房间,严禁串门串房。并安排专人值班,对走廊监控进行24小时查看。每日对隔离人员进行两次体温及健康监测,一旦发现体温大于37.3°C,有咳嗽、咽部不适等症状,立即上报至疫情防控指挥部,并按要求进行处置,闭环转运至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

4月10日,隔离区筛查出第一例阳性确诊患者,立即将情况上报。政府审时度势,将每日的核酸单采改为双采三检。我院也紧急加派了4名医护人员赶赴隔离区,加入隔离工作队参加工作。4月10日-13日的核酸采集高峰时期,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采集高达400多个标本,核酸采集组人员在隔离区一线身穿防护装备,连续工作将近12个小时,工作结束时,大家都是汗流浃背,有的采样人员都几乎虚脱了。经过缜密筛查,又发现了3例阳性患者,目前,4名阳性患者均被顺利闭环转运至郑州岐伯山医院进行救治。

隔离点每天的工作很多很辛苦,包括收集医疗废物、环境消毒消杀、为隔离人员配备消毒药水、测量体温、配送分发饮食、分发中药防疫饮剂、采集核酸、进行心理疏导等等。虽然工作很累,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是,他们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未有丝毫松懈。


给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培训如何封扎医疗废物

核酸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每顿饭都要经过医护人员三次转运,才能顺利送到隔离人员的手中


每周组织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两次学习,包括隔离点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理论技能培训学习等。

院领导高度重视隔离点工作,多次带领党政办、总务科、感控科、护理部、质控科,疾控科等职能部门检查指导工作,并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应急预案。隔离点工作队负责人万连红每周组织两次感控相关知识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并留存资料,增强工作人员感控和防控意识。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后必须由他人再次检查确认无破损、无漏气,方可进入隔离区。一脱区、二脱区均有监控回放,每天调取监控查看工作时段工作人员脱卸防护用品是否规范,建立一级质控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告知责任人并整改到位。




转运防疫物资

抗击疫情,我们必胜!

万众一心,同心抗疫。尽管隔离区的工作十分辛苦,但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来自我院行政后勤及临床科室的17名工作人员,毅然扛起责任,无怨无悔,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他们将危险留给自己,用全心全意守护群众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抗疫铁军”的硬核力量。筑牢了抗疫一线的“红色堡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6 00:31 , Processed in 1.3547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