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示范的公示 按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荐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示范的通知》(豫建村〔2021〕84号)要求,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我厅会同省文化旅游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审查,拟确定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等20个村镇县为第一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示范村落、示范乡(镇)、示范县(市),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2021年10月11日-10月17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实名形式反馈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 联系电话(传真):0371-66069875 1. 保护发展示范名单 2. 保护发展示范材料 2021年10月11日 保护发展示范名单 保护发展示范材料,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 一、基本情况 文殊乡东岳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南16公里处,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共41个村民组,2290人。东岳村属浅山丘陵地貌,拥有明代东岳寺、清代杨广坤旧居、李先念旧居等古迹。现有各级政府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其中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皮影戏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光山大鼓书(曲艺)、花鼓戏、狮子舞、旱船舞表演图案于2011年7月被印入国家邮票,发行全国各地。故此,东岳村又有"花鼓之源、古坊东岳"的美称。东岳村是第五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还荣获了第四批"河南省特色基本景观旅游名村"、"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等殊荣。 二、保护发展实践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东岳村成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历史建筑核心区指定有专门的保护员。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与"非遗"传承发展相结合。加大传统村落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力度,村两委邀请县戏剧专家搜集、挖掘传统剧目和音乐资料,并与艺术爱好者深入交流,探索传承新途径,实现了"非遗"项目的活态化延续与发展。截止目前,东岳村已被国家、省、市、县命名的非遗传承人达13名。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与农房建设相结合。农村建房实现了"功能现代化,风貌乡土化",东岳村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居住区和村旅游开发公司办公区,均系2010年以后的徽派二层仿古建筑房屋群,总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总计房屋328间。整体建筑舒适美观,两侧山墙凸显弧线,侧立面为灰瓦坡面,搬角翘爪,屋兽昂首,栩栩如生,逼真形象。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邀请北京九鼎辉煌公司编制《东岳村乡村旅游规划》,并与光山县全域旅游线路并轨。每年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年累积游客逾40万人次。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开展德孝文化教育,邀请国学博士李志军教授来村授课。每年村党支部开展评选最美东岳人、善行义举之星、带贫之星等,并对当选的道德模范人物进行表彰,弘扬正能量。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与有机农业发展相结合。2020年,东岳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农副产品"光山十宝"线上、线下畅销省内外,东岳村的旅游业给农产品销售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如"四方景庭"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年销售额达900余万元。 三、取得成效 东岳村以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为引领,带动了村庄全面发展。村内花鼓戏、狮子舞等民间艺术团队表演,每年达560余场次。农家乐、客栈、民宿、电商"十宝"销售、绿色农产品销售等旅游综合性收入年累积共达1000余万元。 东岳村修缮了文殊寺庙房及大雄宝殿,借势打造一处传统民俗旅游景点。完善了方店组李先念旧居周边环境治理。建设民俗文化广场一处(1000平方米)、旅游厕所(徽派)12个、排污管道650米、污水处理设施3处、民俗文化长廊90米、绿化带1200米,种植各类名贵树木500余棵,亮化、监控配套设施齐全。以东岳村文化中心为主,配套建设2处标准化停车场、百亩花海园(含花鼓戏大道)、村史馆、东岳客栈、传统烧烤店、乡村亭榭等设施。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对6棵千年古树划定保护范围,悬挂保护标牌,建立隔离保护带。全村的农业服务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新建700亩名优生态有机茶园,800亩有机水稻、油菜基地。 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黄涂湾村 一、基本情况 黄涂湾、汪湾、龚冲位于大别山北麓,泼陂河镇镇区西5公里,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5.3℃。三村庄占地面积1365亩,其中,黄涂湾600多人,汪湾207人龚冲290人。黄涂湾村汪湾共有11处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面积达8162平方米,完好率逾85%以上。明朝天启三年,毕佐周利用建永济桥的剩余物资修建而成的石拱桥,名为"剩金桥",现称万金桥。现代国画大师徐庶之故居位于龚冲中部,现保存完好。这里红色资源丰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徐向前、沈泽民、徐宝珊、吴焕先、高敬亭、王树声、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均踏遍了这一带的山山水水。中原突围旧址经修复,现保存完好。泼陂河镇黄涂湾龚冲于2014年11月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村落。 二、保护发展实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对黄涂湾、汪湾、龚冲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区(下称集中示范区)进行保护与建设,集中示范区以其典型的豫南历史文化特色、丰富的民俗风情、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手工制艺,成功录入了国家传统村落。经过各级保护,并对部分损坏建筑进行复古修复,古建筑的规模与状况保存的较为完备。 一是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加强对集中示范区的宣传与保护,改善了村子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精心组织。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对传统村落的古建筑进行登记造册,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签订保护协议,实行定户、定人看管,定期巡视,禁止发生对古建筑造成破坏的行为。 三是抓好规划设计。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集中示范区进行科学规划,并对黄涂湾、龚冲传统建筑进行设计与保护修缮工程。目前龚冲村民组已完成首批传统建筑修缮,黄涂湾村民组内传统建筑修缮设计已完成。从规划到落实,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可确保传统历史村落的文化效应得到传承。 人居环境治理方面。黄涂湾村两委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对损毁严重的冲沟进行整治,整治后形成大塘,既能蓄水灌溉,又能种植养殖。不仅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依托农村改厕工程,与村民协调,让村民自发完成旱厕拆除工作,保证村中坑塘不被污染。结合黄涂湾村自身传统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收集了本地河石、磨盘等特色材料,在村口建设完成村落标识,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 三、取得成效 泼陂河镇政府对黄涂湾村的李先念旧居、龚冲村团山战斗旧址、土元仓等5处文物单位进行了修缮和重点保护,累计完成了2350平方米的古建筑修复和16200平方米的周边环境治理。村两委对全村需要治理的池塘进行了登记,号召乡贤成功人士、爱家乡人士为治塘治理出一份力。目前,已整治坑塘15处,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有效的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