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60|回复: 0

淮滨县淮南湿地保护区发现新鸟种改写文献记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3 08: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日前,中国鸟网会员、中国十佳爱鸟护鸟模范、淮滨县林业局局长彭大国像往常一样带着照相机,来到淮滨县淮南湿地保护区,徒步5公里,边走边拍,记录湿地内的点点滴滴。
QQ截图20210923085505.png
  不过这次,当彭大国走到淮南湿地方家湖北堤时,非常激动,凭着专业经验,他觉得这只鸟和其它鸟类不同。于是赶忙咔嚓、咔嚓,咔嚓个不停。
  “经比对,此鸟为乌鹟幼鸟。”彭大国说:“这一发现很有意义,说明该鸟繁殖于淮滨淮南湿地或附近,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淮南湿地鸟种,也改写了现有文献记载。”
  乌鹟(学名:Muscicapa sibirica)为鹟科鹟属的鸟类,是川西山地2500米夏季常见的繁殖鸟,用松萝和毛发作巢于距地五米左右的针叶林横向侧枝上。日出后是它们的活动高峰,常停留在突出的干树枝上,飞捕空中过往的小昆虫。分布繁殖于东北亚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巴拉望岛、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体型略小(13厘米)的烟灰色鹟。上体深灰,翼上具不明显皮黄色斑纹,下体白色,两胁深色具烟灰色杂斑,上胸具灰褐色模糊带斑;白色眼圈明显,喉白,通常具白色的半颈环;下脸颊具黑色细纹,翼长至尾的2/3。诸亚种的下体灰色程度不同。亚成鸟脸及背部具白色点斑。
  “近年来,淮滨营造以落羽杉、池杉、水杉为主,常绿、落叶等多树种的混交林,为小鸟繁殖创造了条件。这一发现也印证了淮滨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正确,显现出了应有的生态价值。”彭大国告诉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4-9 11:35 , Processed in 1.20912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