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65|回复: 0

信阳毛尖茶叶种植来源推论之因“民间交往”而传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 16: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巴地之茶作为贡品通过川陕大道,在进入西周王室的同时,还从民间源源不断地传人陕南地区。巴,蜀之茶迅速在气候适合的秦岭以南找到了落脚生根之地,很快发展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的陕南茶区。陈椽教授在《茶叶通史》一书中说:“西周初年,云南茶叶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叶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叶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


当时,蜀国的政治中心在今日的成都,而巴国则以东边的重庆为中心,这两个习俗相仿,比邻而居的部族却老死不相往来,后来的巴、蜀之争,为秦国提供了渔利之机。野心勃勃、四处扩张的秦惠王岂肯错过这个天赐良机,于是秦王于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出兵攻灭了蜀国,按着又挥师东进,一举灭了巴、苴。秦人在这次战争中不仅扩大了土,还从巴,蜀得到了茶,并知道了茶的用途,这对茶的传播起到了枳极的作用。


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向西北方向发展,受到了秦岭屏障的阻隔,于是顺汉水向东传播。发源于陕西汉中的汉水是长江上最大的-条支流,它流经陕西南部,进人湖北,注入长江。河南南部有许多河流,河道纵横密布,皆汇入汉水。而信阳、罗山一带最接近汉水流域的地方,也是自然条件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于是顺汉水而下的茶树就开始在这里繁衍起来。这就是陈教授所说的:“折南沿汉水下,流到襄州,而达河南的义阳那(即倌阳)至光州,在向东移动入安徽西部的寿州(六安)形成陆羽所称的淮南茶和河南信阳茶区。”


民间从汉水把茶传入信阳与东周王室从洛阳把茶推广到信阳相互契合,茶很快在信阳得到发展。

来源:信阳毛尖豫毛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14:16 , Processed in 1.3704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