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41|回复: 0

淮南茶,信阳第一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 16: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苏轼浉水论水品茗是信阳茶史上的—段佳话。


提起宋代的苏轼,可谓无人不晓。但殊不知,苏轼不仅是-位大文学家还位对品茗、烹茶、茶史都有极深造诣的茶学者。苏轼一生嗔茶,独得茶中三味,在他一生浩瀚的诗赋中有近百首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其中“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已成味茶诗中的千古绝句。以美人喻佳茗,是苏翁的奇思妙想,令人别开生面,浮想联翩,所以有人把“欲把西湖比西子”和“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起组成了一幅奇妙的茶联。


一次,苏东坡、司马光(信阳人)等一批文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以白茶取胜,免不了沾沾自喜。当时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 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 ”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苏轼虽然答得机巧,但终免不了厄运还是被赶出了汴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在屡贬的坎坷仕途中,苏轼始终也没忘了茶,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一路品茗、鉴水、吟诗,自得其乐,也许这就是茶人的超脱吧。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正月出京,正月十八到蔡州(今靠近信阳的上蔡县)。时值寒冬,大雪纷飞,苏轼在蔡州停留几天后,经过息县,渡过淮河,来到义阳浉水河畔。义阳自古就有“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之说,苏轼闻言大喜,即驻足浉水,以水煎茶,鉴水品茗,遂把浉水评为“天下第四十六泉”,并赞叹“生斯土者,往往多禀清气,具风骨之士,不可谓非山水之灵也”。苏轼来信阳前,在杭州任职时,皇上曾派赐他一包名茶,品后倍感清雅鲜爽,是自己从未饮过的。当时,他已遍饮杭州、福建等地名茶,但这种茶与它们色香味迥异,风格独特。而且他知道皇上也不会再赏赐那些茶,但究竟是什么茶呢?这个谜团-直未解,直到这次他在信阳再品尝到这种茶,才恍然大悟,皇上赐他的原来是信阳茶。于是,他才得出“淮南茶,信阳第一”“品不在浙闽之下”的论断。


苏轼出义阳城来到光山净居寺,至今净居寺仍留有诗文碑刻。明代光山县令沈绍庆在碑文跋中说:“苏东坡被谪黄州,时好游光山净居寺。”苏轼当时与净居寺和尚居仁每日吟诗作赋。苏轼《梵天寺次韵》诗云:“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茫屐。唯有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在净居寺盘桓数日,极尽其兴,渐生依恋之情。苏轼离开净居寺时,寺院钟鼓齐鸣,东坡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他在《游净居寺》一诗中,抒发了这种惆怅的心绪,诗曰:“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来源:信阳毛尖豫毛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18:48 , Processed in 1.3624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