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几年我的观察,信阳毛尖是有鄙视链的。无论做茶的,还是喝茶的,都有一种隐隐的链条存在。
其实不仅是信阳毛尖,整个茶圈都是这样。比如其中一个版本是:
喝红茶的鄙视喝绿茶的,嫌绿茶太低级;喝白茶的鄙视喝红茶的,嫌红茶太脂粉气;喝铁观音的鄙视喝白茶的,嫌白茶太淡;喝岩茶的鄙视喝铁观音的,嫌铁观音有农残;喝普洱的则鄙视所有的茶,嫌它们没劲没茶气……
即便是普洱内部,有鄙视链:从年代上来说,喝号级茶的,鄙视喝印级茶的;喝印级茶的,鄙视喝中期茶的;喝中期茶的,则鄙视喝新茶的。从原料上来说,喝古树茶的,鄙视喝混采的;喝混采的,鄙视喝小树茶的;喝小树茶的,鄙视喝台地茶的;喝纯料茶的鄙视喝拼配茶;喝拼配茶的鄙视纯料茶太单调,不如拼配「显优隐次」。
今天,来聊聊信阳毛尖的鄙视链。
首先看一看常规的鄙视链:喝大山茶的鄙视喝小山茶的,喝本地种老旱茶的鄙视喝引进品种的,喝手工茶的鄙视喝机制茶的……
从产区上看,就更有意思了。
浉河港的认为自己是茶王之乡,是正统,其他都是边缘;「五云两潭一寨」的认为自己是写进政府文件的核心产区,是品质的代表;四望山的认为自己鲜叶质量全信阳拔尖,瞧不上其他茶园的生态……
还有一个长久对立的派别鄙视链:喝「小浑淡」的认为自己是经典,毛尖嘛,就要有毛毛、有尖尖。而「大香浓」派则认为,「小浑淡」简直就是扯淡,自己工艺不行,还净误导消费者。清汤派和浑汤派的争执,已经成为信阳毛尖界的一道风景。
以致于信阳市的市长2008年就站出来讲:「不管“小浑淡”还是“大浓香”,都是信阳毛尖。」
「小浑淡」与「大清浓」你更爱哪一种?
更狠的是罗山县和商城县,应该都算是「清汤派」或者说「大清浓」的产地了。
罗山县和商城县的茶的确很好,这个无可争论。罗山的朱堂老寨,生态之优良、匠心之坚守,在信阳毛尖里算是很好的示范典型,排队也难买老寨山茶的现象倒也不是无迹可寻。
罗山朱堂老寨山茶山生态环境优异(网图侵删)
商城的「野茶」更是为商城人所津津乐道。无论是商城本地人,还是喜欢喝商城野茶的朋友,都经常说「自从喝了商城野茶,我就再也不喝毛尖了。」好家伙,已经把商城野茶独立于信阳毛尖之外了,妥妥的打GB/T 22737-2008的脸。
这应该算是好事吧?尽管争执不下,但是也很正常。一方水土产一方风物,每个地方的茶都有其忠实拥趸,说明信阳毛尖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但也有网友不这样认为,认为信阳毛尖不够统一、太过混乱,不利于市场发展,我见有朋友直言「信阳毛尖搞那么多幺蛾子干嘛?老老实实把毛尖做好就行了。」
元芳,你怎么看?
对于我个人,我不管信阳毛尖内部如何争论,我都认为这都是善意的「鄙视」。有了这「鄙视」,才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毕竟万紫千红才是春。
而如果让我作为绿茶的忠实茶友和红茶黑茶等其他茶类讨论时,我也会鄙视地说:「切,绿茶是最健康的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排在第一位的健康饮品。」尽管我知道,红茶、黑茶等其他茶类也有它们独特的健康价值。
如果让我作为信阳毛尖的拥趸和西湖龙井、碧螺春站在一起撕逼,我也会不屑地说:「绿茶只有两种,信阳毛尖和其他绿茶。」「从来不喝龙井,就是名气大了点而已,香气过头而滋味不足,信阳毛尖香浓味足才过瘾。」
任凭龙井的粉丝怎么鼓吹文化价值和御茶属性,我都会不屑地说一句:「哼,毛尖才是绿茶之王。」
哈哈,不必较真,哪里有什么对错,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先有立场、后有优劣。因为爱的太深,所以才有这「鄙视链」。
来源:信茶记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16 00:05 , Processed in 1.1979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