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5|回复: 0

如果信阳毛尖有鄙视链,商城和罗山谁站在鄙视链的顶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5 0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据这几年我的观察,信阳毛尖是有鄙视链的。无论做茶的,还是喝茶的,都有一种隐隐的链条存在。


其实不仅是信阳毛尖,整个茶圈都是这样。比如其中一个版本是:


喝红茶的鄙视喝绿茶的,嫌绿茶太低级;喝白茶的鄙视喝红茶的,嫌红茶太脂粉气;喝铁观音的鄙视喝白茶的,嫌白茶太淡;喝岩茶的鄙视喝铁观音的,嫌铁观音有农残;喝普洱的则鄙视所有的茶,嫌它们没劲没茶气……


即便是普洱内部,有鄙视链:从年代上来说,喝号级茶的,鄙视喝印级茶的;喝印级茶的,鄙视喝中期茶的;喝中期茶的,则鄙视喝新茶的。从原料上来说,喝古树茶的,鄙视喝混采的;喝混采的,鄙视喝小树茶的;喝小树茶的,鄙视喝台地茶的;喝纯料茶的鄙视喝拼配茶;喝拼配茶的鄙视纯料茶太单调,不如拼配「显优隐次」。


今天,来聊聊信阳毛尖的鄙视链。


首先看一看常规的鄙视链:喝大山茶的鄙视喝小山茶的,喝本地种老旱茶的鄙视喝引进品种的,喝手工茶的鄙视喝机制茶的……


从产区上看,就更有意思了。


浉河港的认为自己是茶王之乡,是正统,其他都是边缘;「五云两潭一寨」的认为自己是写进政府文件的核心产区,是品质的代表;四望山的认为自己鲜叶质量全信阳拔尖,瞧不上其他茶园的生态……


还有一个长久对立的派别鄙视链:喝「小浑淡」的认为自己是经典,毛尖嘛,就要有毛毛、有尖尖。而「大香浓」派则认为,「小浑淡」简直就是扯淡,自己工艺不行,还净误导消费者。清汤派和浑汤派的争执,已经成为信阳毛尖界的一道风景。


以致于信阳市的市长2008年就站出来讲:「不管“小浑淡”还是“大浓香”,都是信阳毛尖。」


「小浑淡」与「大清浓」你更爱哪一种?


更狠的是罗山县和商城县,应该都算是「清汤派」或者说「大清浓」的产地了。


罗山县和商城县的茶的确很好,这个无可争论。罗山的朱堂老寨,生态之优良、匠心之坚守,在信阳毛尖里算是很好的示范典型,排队也难买老寨山茶的现象倒也不是无迹可寻。


罗山朱堂老寨山茶山生态环境优异(网图侵删)


商城的「野茶」更是为商城人所津津乐道。无论是商城本地人,还是喜欢喝商城野茶的朋友,都经常说「自从喝了商城野茶,我就再也不喝毛尖了。」好家伙,已经把商城野茶独立于信阳毛尖之外了,妥妥的打GB/T 22737-2008的脸。


这应该算是好事吧?尽管争执不下,但是也很正常。一方水土产一方风物,每个地方的茶都有其忠实拥趸,说明信阳毛尖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但也有网友不这样认为,认为信阳毛尖不够统一、太过混乱,不利于市场发展,我见有朋友直言「信阳毛尖搞那么多幺蛾子干嘛?老老实实把毛尖做好就行了。」


元芳,你怎么看?


对于我个人,我不管信阳毛尖内部如何争论,我都认为这都是善意的「鄙视」。有了这「鄙视」,才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毕竟万紫千红才是春。


而如果让我作为绿茶的忠实茶友和红茶黑茶等其他茶类讨论时,我也会鄙视地说:「切,绿茶是最健康的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排在第一位的健康饮品。」尽管我知道,红茶、黑茶等其他茶类也有它们独特的健康价值。


如果让我作为信阳毛尖的拥趸和西湖龙井、碧螺春站在一起撕逼,我也会不屑地说:「绿茶只有两种,信阳毛尖和其他绿茶。」「从来不喝龙井,就是名气大了点而已,香气过头而滋味不足,信阳毛尖香浓味足才过瘾。」


任凭龙井的粉丝怎么鼓吹文化价值和御茶属性,我都会不屑地说一句:「哼,毛尖才是绿茶之王。」




哈哈,不必较真,哪里有什么对错,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先有立场、后有优劣。因为爱的太深,所以才有这「鄙视链」。

来源:信茶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16 00:05 , Processed in 1.1979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