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96|回复: 0

信阳热干面,是时候该自立门户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大约40多年前,热干面第一次从武汉传入信阳。起初,因为口感干腻的缘故,这种小吃并未引起口味挑剔的信阳人的注意,在经过当地人的反复改良之后,热干面才最终进入信阳人最为重要的早餐名单。

  即使是对美食从不关心的人,也多少会对红油热干面略有耳闻。红油热干面诞生在信阳铁路以北的羊山一带,历史上,这里因聚集大量的湖北人而著称,在信阳的一些老地图中,我们还能清除地看到标注有广水湾的地名。直到今天,这里还聚居着南来北往的铁路职工。不同地域的味觉差异与融合,为红油热干面的诞生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信阳某热干面店烫面的场景

  在以崇尚重口味美食的今天,以芝麻酱、荆芥、榨菜等为调料的传统热干面早已被红油、辣酱所取代,就连面条的形状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区别在于相比武汉的热干面,羊山红油热干面面条略细。面条是特制的碱水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这使得面条的口感软糯适中、筋道弹牙,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信阳红油热干面

  如今,清早一碗酣畅淋漓的红油热干面、外加一个虎皮鸡蛋、黑米粥,似乎成为信阳人早餐新的标配,而早期模仿武汉热干面的那种传统芝麻酱风味的热干面,除了一些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喜欢以外,已不是大部分人的最佳选择。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当地一些热干面老板聊起信阳热干面的起源及发展问题。他们的观点也似乎倾向于认为,信阳热干面特别是发源于羊山一带的红油热干面已经与武汉热干面相去甚远。事实上,今天大部分信阳人似乎不认为甚至也不愿意承认武汉热干面比信阳热干面好吃,而在武汉,这种争议则是以更为激烈的反击作为回应。

  ▲武汉街头提着热干面奔跑的少年(黄宇/摄)

  2017年2月6日,武汉晚报微信公众号一篇以《天呐!河南信阳靠热干面火了?还说比武汉热干面好吃!!!》的文章首次就信阳热干面与武汉热干面的问题发出挑战。文章开篇就坚定地指出:是时候捍卫热干面的荣光了!  武汉热干面遭到信阳热干面的挑战!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就意味着李鬼向李逵挑战?!  热干面的对手难道不应该是重庆小面吗?!”

  这篇文章中的有些论调未免有些激进,但更多地反映了两地民间对于长期存在的热干面问题的争议。对于像武汉这样的大城市而言,信阳这个似乎没怎么听说过的城市,竟然也有热干面,并且还声称比武汉热干面好吃,这当然会令对方震惊,就像我们如果遇到有人说信阳毛尖没有随州产的茶叶好喝的反应一样。但换句话说,信阳热干面真的只能借用别人的名字而一直“李鬼”下去吗?

  ▲武汉网友对于信阳热干面的看法

  无论从地域的角度还是口感而言,今天的信阳红油热干面似乎并不能冠以热干面的称号。这些问题在前面已经谈过,并已成为一种共识。事实上,作为改良后的信阳热干面口感似乎也并不差,就像新浪微博著名美食博主砍柴书生认为的那样,湖北及周边地区改良的热干面反而比武汉的热干面更好吃,比如信阳红油热干面,综合了热干面和宜宾燃面的优点,口感比武汉热干面就强多了。

  信阳当地小吃石凉粉的问题很能说明一切。这个利用西南地区一种叫假酸浆的植物种子制作的口感美味的消暑食物,起初并非信阳特有。在西南地区它叫做冰粉,在信阳则被称为信阳石凉粉。石凉粉是用薄荷作为调味,而冰粉是用红糖。但信阳人在当初引进的时候并没有叫做信阳冰粉,而是重新发明了一个新词石凉粉。

  ▲四川红糖冰粉

  但是在热干面问题上,信阳人始终是小心谨慎,就制作方式和调味来看,信阳热干面与武汉热干面的差异甚至要远远大于四川冰粉和信阳石凉粉,但是至今信阳红油热干面依然不敢自立门户,反而叫人家戳着脊梁骨说是“李鬼”,这些问题暴露了信阳民众的不自信和没有品牌意识的文化心理。

  整个长江流域是碱水面的大本营。在重庆被称为小面,宜宾则被叫做燃面,武汉以热干面为代表,这些尽管相似但名称各不相同的面条代表着每个地域的饮食文化。信阳热干面也并不例外,从引进到创新不过40多年的时间,如今已经发展成全民小吃,但名字始终不变,很容易引发争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除了我刚刚提到的文化不自信之外,还有当地特有的一种抱武汉大腿的心理,在生活当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诸如我们经常能听到武汉比郑州近,信阳站属于武汉铁路局管辖等等。殊不知,“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并且更重要的是,武汉街头现在也在卖红油热干面,不信你可以去瞅瞅。

  ▲邓州窝子面

  从现有的例子来看,从某地引进美食进而创新改进另立门户,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相反,如果借用他人名字而始终有一种山寨的感觉。南阳邓州的窝子面的事例很容易让我们引发共鸣。这种在当地叫做窝子面的食物实际上是从武汉热干面改良后的产物,而且当地人还在窝子面的基础上,更是发展出来“牛杂面”,以上事例足以说明,一个地方美食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一种文化自信,这一点,信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信阳红油热干面另立门户,你认为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来源:看信阳网  程思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6 13:54 , Processed in 1.3633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