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固始的腊肉,种类繁多,既勾人食欲,又让人回味,还能引发记忆,再加上健康的隐忧,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纠结感觉。其实除了荤的,素的也能腌,而且花样不比荤的少。 
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鼎鼎大名的腊菜,在南方叫雪里蕻,其实这种植物在北方叫“雪里红”,到了秋冬季节叶子会变为紫红色。但是在南方地区,这种菜往往还没有变色,就会被砍掉,所以也被误传为“雪里蕻”。该菜植株硕大,有半米多高,产量极高,收获季节,砍倒拖回家,清理洗净后,晾干水,拌盐、揉搓、封坛,开始腌制。此菜制作的关键在于晾干和密封,如果水分过大再加上密封不严,半个月时间下来,一开坛就会给你惊喜。 
腌制成功的腊菜,雪里蕻由翠绿变成了透亮的枯黄,吃之前用水漂洗,切段,搭配上千张丝一炒,无论是米饭还是喝粥,此菜均为绝配。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腊菜是作为冬季缺菜季的重要补充,每天餐桌上都少不了,哪怕是放到有异味,用水淘洗后也会继续吃。那个时代的农村孩子们,上到初中、高中离家比较远需要住校时,往往会用罐头瓶带上两瓶,用作一星期的菜食,天气热的时候,一周还没过完,菜里面也许就会增添些蛆虫,挑出去再炒炒,继续吃。这个情景丝毫没有夸张,经历过的人肯定会历历在目,那个时候的贫穷,现在的孩子们想象不到。 
排名第二的是酱。其实酱的普及率基本上跟腊菜差不多。酱由黄豆制成,选好的黄豆用水泡涨,用锅蒸熟,撒上面粉搅拌均匀,再放置在桶内,任由他发酵发霉,直到表面长出长长的霉丝,再摊在竹笆上,晾干,晾干后加水加盐,放在陶盆内,放在夏日的烈阳下爆嗮。大约过了经过一个月的暴晒,晒制好的酱豆香味浓烈,色泽暗红,除了单纯地酱之外,还会将黄瓜、豇豆、扁豆等短时间放在里面腌制。食用时,往里面加点水豆腐,或蒸或炒,也是让人胃口大开。跟腊菜一样,炒酱也是住校学生的必带菜品,至于菜里凭空出现的“蛋白质”,处理方法同上。 
排名第三的是腌萝卜。首先介绍下萝卜,固始的萝卜品种独特,俗称嫩头青,水分足、口感甜,小时候冬天甚至拿他当水果。曾经有一段时间,产自于蒋集的萝卜被注册商标之后运往北京等地,作为水果萝卜,按个出售,堪称萝卜界的成功人士。腌萝卜一种是腌萝卜干,切条晒干加盐封坛,一周后辣味消失,即可使用,捞出切段配上红辣椒,少放点香油,口感劲道偏干,也是极为可口。另一种是泡制,同样,萝卜切条,用韭菜捆上,泡到盐卤里,腌好后一次捞出一团,切碎,无论是深绿的韭菜还是淡绿的萝卜,都是佐餐的佳品。 
其他的腊菜还有腌豆角、腌大蒜等等很多,跟腊肉一样,都有健康的隐忧,但是在当年物资不丰富、保存不便利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偶尔吃上一次,是味蕾的回忆;在当年每天都吃的时候,是没得选择。还是那句话,经历过的就是财富。 ▍图文资料:张春森 ▍综合编辑:固始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