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深受潢川人民喜欢的食品,虽然外地也有类似的食品,甚至名气更大,但始终不能取代本地的独特口味。而另外一些美食,曾经是潢川的特色,味道绝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很少出现了。下面各盘点几样,供网友笑谈。
外地食品不能取代的潢川食品:
一:热干面。
这个东西本不是潢川的发明,但是自从被引进,立即风靡全县,潢川男女老少皆喜食之。本人曾经戏言:没有挣钱门路的,只要会下热干面,开个早餐点就能养活一家人。潢川热干面是把面条煮熟控干,拌上无根豆牙,散装榨菜,芝麻小磨油等,香的,咸的,脆的,再加上筋道的面条,让潢川人乐此不疲。武汉热干面虽然天下驰名,但真吃起来,又粘又软,潢川人吃不惯。
二:毛尖茶
信阳毛尖在中国十大名茶里位居末席,外地很少有喜欢喝的。潢川产的毛尖在信阳更只是中下游水平,按说不能算好茶,而且毛尖属于未发酵茶,对肠胃有些刺激,外地人是不喜欢的。但咱潢川人就是好这口,一杯下肚,神清气爽,快活似神仙。那些外地名茶,什么蒲耳,瓜片,碧螺春,在潢川基本没有市场。本地毛尖现在已是天价,外地人很难理解的。
三:鸡头米
学名芡实,一种很普通的水生果实,全国各地都有,此物外壳坚硬苦涩,只有潢川把这个东西当瓜子嗑,而且只吃本地产的,外地产的芡实则不受潢川人欢迎。本地产的鸡头米个头小,软硬适中,果仁清香且有弹性,用砂轮磨去外壳的枯涩部分,成为潢川人的高档零食。外地产的鸡头米大而硬,咬不动,果仁一嚼就成粉末,只能用机器剥壳,然后加工。鸡头米在潢川价格是肉价的2倍。外地人不能明白潢川人为何喜食这个东西。
四:青石板菱角
俗称老菱角,四个角。本来各地都产,但是外地已经难得一见了,更别说拿来当零食。潢川人独享此口福。至于为什么叫青石板菱角,我问过卖菱角的,多年后忘了。此物颜色深绿,清香可口,外壳据说还是治疗癌症的良药。外地人视之为怪物,不知道从哪里下口。而外地产的2个角的菱角,虽然在潢川也有销售,但始终取代不了这个神奇的食品。
五:黄岗鱼汤
潢川人的又一喜好,选用本地产鳙鱼或者两胡粘鱼烹制而成,味道鲜美,辛香肥嫩。外地也有很多鱼的吃法,但是外地的什么石锅鱼,酸菜鱼,在潢川遇见了黄岗鱼,皆要败下阵来。
另外还有糊辣汤,绿豆糍粑等,也是外地类似食品取代不了的,不再一一赘述,由其他网友补充。
六:高桩馍
潢川头号特产,用发酵面粉反复揉搓成型,蒸熟后用硫磺熏,使外皮雪白,且耐储存,掰开看有千层之多,嚼碎后经过唾液淀粉酶分解,清香甘甜。曾经是潢川红白喜事必备的干粮。但是因为无法机械加工,人工成本又高,已经逐渐被机器馍取代。只有个别摊点还在销售。
七:空心贡面
地道的本地造食品,历史悠久。条细如丝,中空如管,关键是还方便,耐储存。当年食品短缺的时候,炸个鸡蛋,下碗贡面,是招待贵客的专用美食。
八:神仙饺
我很喜欢的潢川美食,饺皮半透明,馅子咬不着东西,用鸡汤煮来,连吃带喝,食毕浑身舒畅,以前的红卫场有两家卖的都不错,现在的中山门旁边的那小门面好象也有家卖的。但是现在肉价高,门面价格也高,这个东西一天卖不了多少钱,裹不住门面开支,摆地摊城管撵,当早餐又太贵。再碰上我这样不吃带肉馅食品的,所以卖家越来越少。这个东西如果被淘汰,不是不好吃,是因为房价高,到哪儿说理去?
九:三股油条
潢川的特色美食,色泽金黄,香脆可口,传统的早点食品。但是这个东西加工起来,比两股油条麻烦很多,而且费油,关键是不能急吃快嚼,否则崩的到处都是,而且不太管饱,不符合急等上班上学的人们需要,现在除了一些巷子里还在卖,已经很少能看见了,或许不久就要被淘汰了。
十:三角包
也是本地造美食,用发酵面粉,夏天包上粉条韭菜,冬天则是粉条大葱,包成三角状,用菜油打底,平底大锅煎出来。比吃肉包放心。这个生意有两个特点,一是手快,现场加工,老年人做不了。二是必须有新鲜韭菜供应,包括六月韭。由于现场加工数量有限,也是卖不出多少钱,不够人工开支,外行又难以入门,所以卖家极少。我之前见到的就是西关、中山门和草湖路口的兄弟二人还在做,他们要是不做了,这个小吃也基本消失了。
差不多这么些好吃的:
此外还有很多逐渐消失的本地食品,由于精力有限,不再多说了,欢迎网友补充!
责编:罗正 审核:朱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