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61|回复: 0

爱心育桃李 责任铸师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7 17: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位位美丽而坚定的身影,在三尺讲台上展现了“一小名师”平凡而感人的一个个瞬间。仰望崇高,心生敬仰。是你们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大门,传播大美真爱;是你们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你们用智慧孕育理想,用汗水滋润希望,用黑板传递真理,用粉笔画出彩虹,用生命一点一滴的兑现着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你们是固始一小最美的园丁。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852.jpg

  名师档案

  李迎春,中小学高级教师,市、县级优秀班主任,文明教师,优秀教师。在从教的30多年里,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等。在平凡而崇高的岗位上,她用爱心架起了与孩童心灵沟通的桥梁。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857.jpg

  名师风采

  她 播下希望,三尺讲台捧真心;
  她 爱生如子,无私奉献赢赞誉;
  她 扎根教育,付出青春全无悔;
  她 润育桃李,播撒春晖遍四方。
  她 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洒汗水,
  用太阳般温暖、春风般和煦,
  用清泉般甘甜的师爱,
  迎来一批批懵懂,送走一片片希望。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854.jpg

  勤于学习,精于业务

  三十五载的春秋冬夏,三十五载的风雨无阻,三十五载的勤奋耕耘,三十五载的默默付出!三十五年来,李老师始终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二年级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孩子们年龄小,良好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洁白的纸,需要老师去撒播下爱的种子,去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工作中,李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如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用渊博的学识教育人,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展示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形象。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900.jpg

  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课题,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积极参加公开研讨课、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好学生。

  爱心陪伴,无怨无悔

  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灵魂,爱在细微处,爱在细节。从生活到学习,从课堂到课间,她都用一颗爱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天气凉了,她总要嘱咐学生:“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看到学生衣服拉链没拉好,也会提醒他:“把衣服穿好。”放学前会提醒同学们:“回家路上注意安全!”……这些简单的提醒和不经意的举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903.jpg

  作为班主任,她觉得师德之魂在于“爱”,要懂得热爱学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家人、孩子,真诚与他们沟通谈心,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对待班里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她都倾注了满腔爱心。特别是学困生,她总是像对待一朵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多谈心、多帮助、多鼓励,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强心,促其发光,不让他们成为掉队的孤雁。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906.jpg   

  “教育事业浩如海,生命为舟爱做帆。”她爱教育、爱学生胜过了爱自己。在班级大扫除中,李老师手腕受伤骨折,虽然身体没有恢复好,时常腰酸背痛,手腕处更是无法活动,她却仍然坚守在岗位上,认真批改学生的一份份作业,一张张测试卷,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伤痛。家人也常常责怪她,但她心里知道她更是全班孩子的母亲。当期末考试结束,看到孩子们的优异成绩和一张张充满感激的笑脸,她觉得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微信图片_20201117174909.jpg

  鲜花心中雨露最美,
  因为雨露滋润幼苗茁壮生长。
  学生心中老师最美,
  因为老师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爱心育桃李,责任铸师魂。
  李老师用智慧和热血
  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
  用真和善哺育纯洁的心灵,
  为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6-25 15:14 , Processed in 1.4004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