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80|回复: 0

气道管理为全身麻醉保驾护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0 09: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洁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麻醉方式,当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其自主呼吸会受到抑制甚至消失,这就需要麻醉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来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

  气道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在麻醉诱导前对患者的气道进行全面评估。医护人员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鼻腔、咽喉部结构,了解有无牙齿松动、缺失,下颌是否短小后缩,颈部活动度是否受限等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预测插管的难易程度,提前制订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案。例如,对于存在困难气道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准备特殊的插管设备,如纤维支气管镜等。

  在麻醉诱导阶段,气道管理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患者从清醒状态迅速过渡到麻醉状态,肌肉松弛,气道反射消失。麻醉医生会迅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将一根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确保插管位置准确无误,过深可能插入一侧支气管导致单侧肺通气,过浅则容易脱出。一旦气管插管成功,要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其移位或脱出。同时,连接麻醉机,通过设定合适的呼吸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在全身麻醉维持期间,持续的气道监测不可或缺。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呼吸音、气道压力等指标。如果气道压力过高,可能提示导管堵塞、扭曲或发生了支气管痉挛等情况;若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则需警惕导管移位、痰液堵塞等问题。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气道的湿润,因为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会减少,如果不加以干预,干燥的气道容易引发黏膜损伤和痰液黏稠结痂。通常会采用人工鼻或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等方法来湿化气道。

  手术结束,患者进入麻醉苏醒期,气道管理依然不能放松。此时要适时拔出气管导管,但拔管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过早拔管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尚未完全恢复,出现通气不足、缺氧、喉痉挛等并发症;过晚拔管则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和气道损伤风险。一般在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有力、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正常、气道反射基本恢复后才考虑拔管。拔管后,医护人员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警惕拔管后喉水肿、气道梗阻等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

  全身麻醉护理中的气道管理贯穿于麻醉的全过程,从术前评估到术中监测再到术后苏醒,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容不得丝毫马虎。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麻醉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将气道管理放在首位,才能确保全身麻醉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顺利康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7 19:03 , Processed in 1.4494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