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阳市罗山县世序广场搭建的皮影戏台上,随着灯光亮起,一个皮影人物在罗山皮影戏市级传承人王晓丽手中“闪亮登场”。 在王晓丽声情并茂的演唱和灵活自如的操纵下,红军母亲“何大妈”舍身掩护红军伤员的革命故事,生动地浮现在观众眼前。 皮影戏的起源历史悠久,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戏曲形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出故事。 皮影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幕布上,随着乐器伴奏与唱腔配合,便形成“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 罗山皮影戏唱腔独特,用地道的豫南方言作基调,把信阳民歌的精华融合到戏曲唱腔中。谚语、歇后语、俚语相夹其间,既通俗易懂又不失韵律。2008年,罗山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王晓丽今年54岁,自幼酷爱美术,坚持自学绘画、烙画。2005年,她开始学习雕刻制作皮影,把雕刻出的皮影装裱成画。慢慢地,她对皮影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罗山皮影戏表演,2016年创办了罗山皮影弘馨戏剧团,2018年成立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王晓丽皮影雕刻工作室。 然而,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晓丽坦言:“过去,由于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观众群体有限等问题,皮影戏的传承曾面临严峻考验。幸运的是,在国家的重视和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下,皮影戏正逐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支持助力以罗山皮影戏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当地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积极走访罗山皮影戏剧团,针对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涉税需求,开展个性化税收辅导,深入解读税惠政策,帮助其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 谈及未来,王晓丽满怀信心地表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将皮影戏这门古老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皮影戏,而不是成为‘挂在墙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市税务局供稿 作者喻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