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9|回复: 0

做好术中低体温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玲

  术中低体温,全称是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指由于围术期非医疗目的导致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平均而言,患者在手术期间核心体温会下降1℃~3℃。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可预防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90%。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可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影响患者苏醒进程、增加伤口感染率、影响凝血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等,为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和经济上的损失。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冷稀释作用术中使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室温冲洗液可以将冲洗部位周围的温度降低10℃左右。

  麻醉药因素麻醉药可抑制血管收缩,使热量散失,可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肌肉松弛后机体产热减少。

  年龄及心理因素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冷的耐受力差,容易发生低体温,加之术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及术前禁食,使机体产热减少。

  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影响苏醒低体温时内脏血流减少,肝脏功能降低,依赖于肝脏代谢、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代谢减慢延缓了麻醉恢复时间。增加伤口感染率,体温在34℃~36℃轻低温时,人体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均有显著影响,同时低温还与蛋白质消耗和骨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这些可导致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

  凝血功能影响体温大幅度下降会引起进行性血小板减少,抑制凝聚,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术中、术后出血量增多。

  对心血管的影响低温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减慢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引起外周血管收缩,易使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因此,针对手术病人低体温,临床中应该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

  做好术前访视评估工作术前一天应充分评估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病情,同时与病人沟通减少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强化体温的动态监测手术过程中监测体温,维持体温在36℃以上。全麻手术中常规护理有50%以上的病人术中核心温度低于36℃,其中约有33%的病人低于35℃。

  液体加热手术中输入的液体用恒温加热器、温箱,体温、血液加温至36℃~37℃是安全、舒适的,但部分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代血浆不能加热。由于冲洗液接近生理温度,因此加温冲洗液至37℃并不会增加手术中出血风险。

  减少身体暴露部分患者进出手术间需要有足够包裹。手术期间躯干、四肢要覆盖棉被、加热毯,能有效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

  调整手术室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分钟调整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患者机体辐射散热。调节室温在22℃~25℃,湿度50%~60%有利于保持患者体温,使手术顺利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19:52 , Processed in 1.6251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