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0)传来了重磅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3.45%,5年期以上3.95%。
此次房贷降息,在意料之中。春节前的文章我们就说过,房贷降息预期已经达成一致,该来的终究会来。 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最好的时间节点应该是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12.20),因为今年大家的存量房贷也可以跟着降,如是对于中产减负、提振消费意义重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绝大多数人的存量房贷还要等到明年的1月1日才降。之所以没有采取这种方式,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维护金融稳定。 而且,如果期间LPR再次上调,今天所谓的房贷降息利好,也就撤回了。当然了,在我国长期低利率趋势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经济低增速周期,加息是违背常理的。
我总结了一下,此次LPR利率调降有3个不一样的特征,一是“非对称下调”,1年期利率按兵不动,只下调了5年期利率。 二是下调幅度超预期,一次性下调25个基点,仿佛有意为之。因为调整后,首套房贷款利率正式步入“3字头”,这对于新购房者的心理冲击作用还是挺大的。我简单算了一下,贷款100万,一年可以少还5.2万。 要知道,去年全年5年期LPR利率也才下调了10个基点,而且此前的每次下调基本是以5个基点或10个基点为单位挤牙膏式下调。所以对比之下,足以看出央行救市的决心和力度。 三是与政策利率调整并不同步,一般而言,LPR与MLF的关系如图,即央行的利率体系有一条传导链,简单来说就是“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当然了,这种说法也不绝对,因为此前三次出现过MLF利率未变而LPR下降的情况。 至于这一次利率调整不同步,大概率是因为本月降准落地,资金充裕,市场利率走低,给LPR降息提供了空间。
开年房贷利率就迎来重磅下调,为什么这么急?央行的降息动机到底是什么? 首要目的当然是救房地产,这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1月份和春节期间返乡置业的整体情况,已经说明了一切。 春节期间,电影院里热辣滚烫,而售楼处却冷冷清清。中指院数据显示,1月份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3.3%,环比下降47.7%。
另克而瑞数据显示,44个重点城市在春节周成交量仅23.38万平,环比下降87%,同比下降40%,较2022年同期降幅也达到了82%。如果说去年的数据差,是有放开的客观原因存在的,那么今年数据差,只能解释为大家都不爱买房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愿意贷款买房,也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狂飙时代的终结。 前两天看交通部公布的春运数据被吓了一跳,截止到2月16日,春运前22天全国累计春运人次已经到达50.93亿,其中80%都是自驾车出行。按照前22天的均值计算,今年春运客流数据大概率会超过92亿人次,比预期的90亿人次略高,去年同期是47.33亿人次。 我想说的是,虽然今年春节期间返乡客流创历史新高,但往年火热的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热潮没有出现,克而瑞重点监测的32个三四线城市春节周成交同比下降43%。另外,一线城市楼市热度下降最为明显,同比环比降幅均超过80%了。 1月份和春节期间楼市销售不畅,很好地说明了去年底各地陆续出台的楼市新政基本是“无用功”。 今年春节返乡,亲朋好友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话题是“钱难赚”,不再是“无脑买房”。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等等再买房”似乎已经成了老乡们达成一致的明智选择,这是我着实没有想到的。 以我爸为例,他是建筑工,2023年受房地产不景气影响,基本上只干了7个月的活。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房地产是真的不行了”。我二舅是包工头,去年更是因为没工程,跟着亲戚到东莞转型干绿化去了。 另外,整个202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呈现“萎缩”状态的,且提前还贷的热潮一直延续到今天。 有个观点铁锤一直在强调,房地产背后既是地方财政,又是银行贷款最重要的抵押物,而且它的下游能带动上百个行业的收入和消费,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稳住房地产,这是货币扩张传导的基础,也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综上所述,5年期利率的下降,“稳楼市”是最大的目的。
其次,宏观层面来看,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总需求不足,叠加我们的实际利率仍然偏高,所以符合逻辑的解决办法就是降息让物价跟着下降。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此次央行是“非对称降息”,一年期LPR利率按兵不动? 众所周知,央行的利率体系有一条传导链,简单来说就是“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所以我的理解是,宏观层面有两个考量,其一缓解商业银行息差压力,去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本次1年期LPR保持不变与本月MFL利率不变保持一致,具有合理性,本次非对称降息之后,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之间的期限利差缩小。 其二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中美利差处于高位,带来了资本外流影响,倘若1年期利率继续下调,无疑会加速资金外流。 2月19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幅比2022年大减82%,是199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外,5年期利率的下降,还可以将高息债置换成低息债,毫无疑问,这对于化解地方债也有一定的帮助。 基于上述分析,接下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房贷降息会否继续?二是要不要进场买房?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去年存款利率下调了3次,累计下调幅度超过60个基点,叠加今年2月5日降准释放1万亿流动性,银行资金层面是比较宽裕的,所以LPR仍然有下调的空间。 也就是说,降息对银行整体上是偏利好的。短期来看,降息的确降低了银行资产端的收益,但负债端的成本显然也下降了。 另外,考虑到美联储今年降息的可能性加大,我们也将适时进入货币宽松时代。个人觉得,中小城市房贷利率最低能做到3.45%,甚至未来会不断接近公积金贷款利率3%左右。 当然了,经历此次大幅降息后,今年存量房贷利率单独调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第二个问题更多要回归市场本身,单看这一次的政策刺激力度其实是极其有限的,而且效力还有待验证。因为对于个体而言,现在买房首要考虑的还是收入增长,不是每个月减少的那几十块钱月供。 即便如此大力度的降息,后台仍然有不少人询问要不要提前还房贷。所以你看,明白人其实还是挺多的。 放大到全局,现在很多行业都是这样,政策力度越大,市场越悲观,预期的扭转真的太难了,希望后面会越来越好吧。 按照惯例,接下来的三四月份这两个月,楼市可能会有一波成交小高峰,不出意外,卖房的群体会迎来大增,聪明人会将此视为“套现离场”的一次重要机会。受此影响,少数核心城市的核心房产会小火一把,大部分地区仍然面临调整的压力。 铁锤还是那句话,房地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低能级城市的房子卖不掉,严重拖累了整个行业。1月份,全国百城库存去化周期22.9个月,创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三四线的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30.2个月,很多城市三年不盖房,房子都卖不完。 一句话,市场潜在的压力和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一两个“大招”能逆转的。 当然了,我们更不能低估政府救市的决心,因为很多事情都是逼出来的,没到那一步,我们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个春节,各地和相关金融机构都在紧锣密鼓向地产商输血:住建部消息,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5349个“白名单”项目推送给商业银行。 另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有关数据,已对“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1236亿元,正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陆续发放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11个城市提出现房销售,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不可撼动的期房预售制度,正在加速退出。 没有什么事情是平白无故发生的,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一个过程,连接着因果。 (来源:今日头条 楼市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