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息县第一医健集团 脑卒中后的大部分病人,前期只关注到下肢的力量,想着自己可以行走就行,往往忽略了上肢手功能的康复,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其实,上肢手功能康复对病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联系患者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是患者由医院回归社会的桥梁。 那么,如何进行上肢手功能训练呢?那就由息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业治疗部门一一为您解答。 我们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情况,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系统的治疗。 维持和增大上肢关节活动度 1. 徒手进行上肢关节活动训练 
2.借助木操棒进行上肢关节活动训练 
3. 运用套圈进行上肢关节活动训练 
4.运用肩抬举训练器激活肩关节肌群 
抑制异常模式,促进分离运动 1.梳头动作增大肩肘关节活动度的同时,也可促进分离运动 
2.指鼻训练既可训练肘关节屈曲伸展,又可促进分离运动 
3.运用滚筒、木插棒促进前臂旋前、旋后 
激活腕关节、掌指关节肌群 1.运用滚筒促进腕关节屈伸,诱发手指伸展 
2.增强手指指腹肌力 
3.训练手指灵活度及协调性 
手功能机器人的运用 1.被动训练多种模式:握拳、单指、拿捏、对指 患者通过佩戴高分子软体手套,可实现手部屈曲与伸展运动等多关节活动。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均可通过不同模式的选择进行针对训练如:握拳,单指,对指。同时可进行任务性训练如:拿捏模式。从而诱发患者手部主动运动模式,重新建立手部功能。此种模式适应肌力在0~2级,BrunnstormⅢ期。 
此模式训练目的:增加手部感觉输入、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预防患者关节活动受限、预防手部肌肉萎缩、促进认知功能,改善注意力。 2. 镜像训练 患者通过健侧动作输出及动画反馈和运动想象,经过视觉、听觉、运动反馈到患侧,从而诱发出患侧手部动作。 
3. 被动牵伸 约有65%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患侧肢体痉挛,手部肌力2级以下,可以通过机器做全关节范围牵伸。可改善手部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软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防治粘连、缓解疼痛等。 
4. 抗阻训练 患者肌力达到3级以上,可进行抗阻训练。通过抗阻训练,可在原有肌力基础上能增强肌力,同时还可增强肌肉的耐力,使肌肉能够维持长时间的收缩,为以后的平衡功能训练做准备。 
5.游戏训练(运动控制) BrunnstromⅤ~Ⅵ级的患者已产生主动运动,但是力量薄弱,运动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性低下。通过游戏、计算结合上肢运动控制训练等运动生物反馈激发了病人参与训练的兴趣,患者由被动参与的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者。 
游戏训练不仅可以训练患者的手指、掌指、指间关节的灵活度,还可以训练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我们不仅可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手功能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的患者也可进行训练。 康复医学科门诊(门诊楼一楼) 康复治疗区(门诊楼三口) 康复科医学科住院部(门诊楼五楼) 医生办公室电话:3010260 护士站电话:3010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