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28|回复: 0

您的孩子被手机控制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7 17: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息县人民医院

在心理咨询门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咨询声音:“我家孩子一放学回家就抱着手机打游戏,和他说话仿佛听不见,更别提谈心交流了,玩游戏到半夜还不睡觉,说他还容易发脾气,想把手机没收,居然以死相抗……夜里睡的晚,白天上课打瞌睡,是不是玩游戏上瘾了?”

什么是游戏成瘾?

如何识别游戏成瘾?

如何纠正不良游戏行为?


学习之余,工作之余,玩会游戏,生活工作、情绪如常,并不能称为游戏障碍。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分类中。根据ICD-11定义,游戏障碍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时间或更长,游戏障碍患者以男性、儿童青少年人群为主,患病率平均约为5%,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患病人群比例更高。


识别是否是游戏障碍,首先要了解游戏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观上感知到对游戏的渴求优先于其它生活兴趣和日常生活,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不良后果,但依然坚持游戏甚至增加游戏强度。

游戏障碍还可引起很多躯体、精神问题和社会功能受损,如果出现经常打游戏行为,还有以下症状,应该提高警惕了。躯体症状表现:睡眠不足,入睡晚,白天困倦嗜睡,甚至晚上不睡白天睡得多,营养不良,经常腹痛,严重者可见癫痫发作、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等;精神症状包括:焦虑心烦,易怒,抑郁,负罪感,攻击冲动行为等;社会功能问题:拒绝上学和外出社交,家庭冲突增多,亲子关系恶化,学习成绩、工作效率下降等。


游戏障碍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等)、社会心理干预等,心理治疗比如动机激励访谈、家庭治疗等可减少失控性游戏行为,促进长期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游戏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干预起始阶段、干预过程中、康复期均需要专业人员对其症状、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总之,应早识别早治疗,才能尽快康复。

息县人民医院精神科开设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电针、小脑电刺激术、脑电治疗、经颅磁刺激等治疗项目;提供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强迫障碍、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化障碍、产后抑郁、分离转换障碍等疾病的门诊及住院治疗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5 08:18 , Processed in 1.4336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