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山县人民医院 我们工作时经常会听见这样的声音:“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为什么会得黄疸?”“会不会对智力造成影响?”“该怎么治疗?”“黄疸的安全治疗方法有哪些?”......面对大家的疑惑,我们一起看看黄疸的正确对待方式: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当黄疸值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血中的胆红素会进入神经系统,胆红素会在大脑里沉积,给宝宝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脑瘫!对于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密切观察、提高警惕。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l。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水平超过12.9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不佳、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要如何治疗? 
目前临床上有三种治疗方式:蓝光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最常用、疗效好、见效快、简单而安全的方法,由新生儿科医生根据宝宝日龄、胆红素指数、一般情况、黄疸进展情况具体分析和评估,选择不同的照射时间和频率进行治疗,将体内已有的脂溶性的胆红素转换成为水溶性的产物,不经过肝的结合,经尿液和大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在蓝光治疗中要密切胆红素水平的变化,4~12小时监测一次,当光疗结束后12~24小时也应监测,以防反弹。


黄疸治疗的误区 
1、晒太阳退黄:太阳光直接照射退黄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同时需要让宝宝裸露大面积皮肤,很容易黄疸没退,宝宝反而被晒伤或者冻感冒。 2、自行服药:国家药监局2016年8月31日发文修改了茵栀黄注射液的说明书,明确的说明“新生儿、婴幼儿禁用”!此外茵栀黄颗粒,茵栀黄口服液也不建议给新生儿服用,因为茵栀黄属于中成药,服用后通常会引起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如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加重宝宝黄疸。。 3、家庭光疗:家长不要私自购买蓝光灯在家给宝宝治疗,光疗是一个非常严谨科学的技术操作,医疗上的蓝光波长为425~475nm之间,目前市场上的蓝光仪中蓝光的波长不明,同时蓝光照射治疗需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在家操作风险很大,也无法保证效果。 刚出生的宝宝出现黄疸,家长要学会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黄疸严重,或者不能判断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