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4|回复: 0

爱在重阳,童心敬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17: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重阳节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

在孩子成长的记忆中
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扶着你学走路;
一次次帮你擦拭泪花;
一次次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你;
一次次把闯祸的你护在身后;
在他们眼中,
你是独一无二的“小可爱”,
他们就是:
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羊山新区幼儿园开展了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尊老、敬老的中华美德在孩子们心中传承!



童心敬老 · 爱在重阳


我园开展了“百善孝为先”重阳节集赞活动,鼓励孩子们在家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携手家长朋友一起与爱同行,引导宝贝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孝心真正付诸行动。











九九重阳情
Chongyang



童心献礼 · 感恩重阳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大家在重阳节会做些什么呢?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宝贝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并动手做了一份节日礼物来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情!





Chongyang






GIFT FOR YOU








ChongYang
LOVE
LOVE





童声童语送祝福

有一种爱叫祖孙同乐,有一种情叫做陪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宝贝们诉说着“爱”与“被爱”的故事,用稚嫩的话语表达着对长辈的尊敬。



,时长00:29
,时长00:47




ChongYang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的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重阳糕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饮菊花酒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敬老爱老,陪伴尽孝,不只是这一天的主题,更是我们平时应自觉做到的事情。通过重阳节主题活动的开展,相信爱老、敬老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把孝敬老人的光荣传统弘扬开去,渗透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祝福天下父母、长辈:健康顺遂、幸福吉祥、万事胜意、长寿安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9-29 23:32 , Processed in 1.8012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