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75|回复: 0

淮滨公安民警助走失他乡60载老人返家团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8 09: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9月26日15时许,在淮滨县防胡镇高林村的广场上,迎亲队伍、镇村干部、公安民警在这里喜迎走失60余载的李新。李新刚一进村,就被姑姑、二弟、三弟、小妹、老表及众亲人拥抱。李新,乳名“忠臣”,男,1956年生,河南省郑州市居民,原籍信阳市淮滨县防胡镇高林村人。1959年冬季,小“忠臣”与奶奶、大姑、老表一起到信阳市平桥一工厂看望父亲刘本耀,期间在厂里玩耍时走失,后其家人多方寻找未果。

小“忠臣”这一“走” 就是60多年,从牙牙学语的幼童,到如今已是两鬓花白的老人。

“忠臣”走失后被人带到新乡市,先被送往新乡市社会福利院寄养。上世纪60年代,新乡市社会福利院取消,“忠臣”被新乡市民李发义夫妇(已故)收养,“忠臣”被取名李新。李新中学毕业参加工作。

在李新的记忆中,自己是个走失小孩。长大成人后,一直想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因走失时只有3岁,对父母和家乡没有多大的记忆,多年来寻找父母和家乡一直没有音信。但在李新的记忆中,家乡的县汽车站附近有个大埂。一次他在与一位淮滨的朋友闲聊时,这个朋友告诉他,淮滨原老汽车站附近就是大埂。

2021年8月,李新到淮滨县公安局寻求帮助,负责“团员行动”的刑警大队马集中队负责人霍亮积极帮助,先是带领李新到其记忆中的车站进行回忆,并调取60年代左右报案丢失的卷宗,同时发动各派出所在辖区内查找60年前丢失孩子人员。后淮滨县防胡镇高林村村委主任刘本友反映,本村刘某耀的大儿子大概在五六十年前走失。

得此信息,霍亮、刘尚华及时带领李新到防胡镇高林村寻找亲人,通过了解,刘本耀夫妇已于多年前去世,唯一了解该情况的刘本耀妹妹刘本英还健在,于是民警又带领李新找到刘本英。可因李新走失时年龄太小,现在已过几十年,人变化得太大了,从外貌上一时很难辨认出来。据刘本英讲述,在她的记忆中,侄子走失时身穿红色棉袄,就是这样一个穿着的记忆,立刻让李达新兴奋起来,这与他从幼小的记忆相吻合,在他的记忆中,离家时他穿的就是一件红棉袄。

随后霍亮、刘尚华将李新和刘本耀儿子的血样采集进行DNA比对。为了稳妥起见,又将双方的血样送往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进行亲子鉴定。

喜讯很快传来,经鉴定,李新与刘本耀的儿子、女儿系同胞兄妹。就此走失60载的李达新找到淮滨的家,由此了却了老人一桩几十年的思乡之情。

在当天的“‘团圆’行动,让爱回家”认亲仪式上,信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部门负责人李晔晖、淮滨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王琪及防胡镇领导到场参加。王琪致欢迎辞并简要回顾了民警寻亲经过,并祝李新和血浓于水的亲人们好好团聚一下,淮滨是李新同志的家乡,欢迎今后常来常往。

为了表示对公安机关的感激之情,李新一家及其弟弟刘炳刚、刘炳功携亲人向淮滨县公安局赠送两面锦旗,一面上书“风雨六十载,漂泊大半生。漫漫寻亲路,警民鱼水情。今朝终还乡,感谢共产党”;另一面上书“人民警察为人民,艰难寻亲得梦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4-9 12:43 , Processed in 1.1778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