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8|回复: 0

小初高一体化设计让红色精神永流传——雷锋精神课程开发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7 16: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为助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将红色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人民教育》约请一线知名思政课教师,记录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老师们围绕雷锋精神,设计了小初高“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知”雷锋精神到“明”雷锋精神再到“行”雷锋精神,一起来看他们带来的课程开发案例。



雷锋,是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 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强调将学雷锋活动作为学校常态化项目。青少年是学雷锋的骨干力量,雷锋事迹家喻户晓,如何把学雷锋活动做得扎实有成效,让今天的“00后”“10后”继续以雷锋为好榜样,从雷锋精神中汲取力量,需要思政课教师精心设计课程。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集团,我们成立了小初高一体化政治教研组,不断在实践中探讨如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围绕雷锋精神,我们尝试设计了小初高“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学目标的引领、教学内容的确立,以及教学实施中的有效指导,打通学段间的壁垒,通过思政课的同主题构课引导青少年学习践行雷锋精神,达到育人目标的统一。在认真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与小初高教材中“人生价值”紧密相关的雷锋奉献精神为同主题构课的主线,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通过思政学科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来弘扬雷锋精神。


课程目标一体化,明确雷锋精神引领的价值
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课程目标一体化是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我们设计的“雷锋精神”一体化课程目标是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知”雷锋精神到“明”雷锋精神再到“行”雷锋精神。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各学段思政课目标一体化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指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围绕“雷锋精神”的学习与践行,小学阶段的“启蒙”重在让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初步树立起向雷锋学习的意识;初中阶段的“思想基础”重在让学生“懂得”雷锋精神,能够主动传承雷锋精神;高中阶段的“政治素养”重在让学生“理解”雷锋精神,形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政治认同。因此,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小学生通过聆听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了解雷锋眼中的幸福;通过学习新时代的雷锋、寻找身边的“小雷锋”,感受服务他人的光荣,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能够在践行雷锋精神的日常生活中体味服务他人的幸福滋味。

初中生通过阅读、续写雷锋日记,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雷锋精神的内涵,向榜样学习的同时树立主动传承雷锋精神的意识;通过西部送温暖活动及讨论,让学生明白践行雷锋精神要从小事做起,并从奉献社会的角度深层次理解雷锋的幸福观,进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高中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雷锋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认同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朗读、解读雷锋日记,理解雷锋精神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努力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设计并参与不同类型的学雷锋活动,积极践行雷锋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是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既高度凝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又彰显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思政课以新时代雷锋精神为教育素材,以雷锋精神的践行为教育路径,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以知识教育来支撑雷锋精神的价值引导,以雷锋精神的价值引导来引领知识传授,可以有效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课程内容一体化,聚焦雷锋精神的价值取向
思政课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是学科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思政课学习雷锋精神,需要教师把教材作为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用好教材的内容。不同学段的教师认真梳理教材内容,结合学情和教师自身的学习研究成果,寻找小初高三个学段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结合点。

通过梳理教材,我们选择了小学三年级、初中八年级、高中二年级作为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一体化主题教育的年级,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具有贯通性。《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教材第十课的主题是“爱心的传递者”;《道德与法治》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主题是“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的主题是“积极奉献社会”;《思想政治》高中二年级第六课的主题是“实现人生价值”。三个年级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从不同层次诠释“人生价值”,引导学生明白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要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第二,教学内容凸显价值取向。学科主题课程的实施,就其内容而言要高于学科教材的规定内容,但应立足于教材、不脱离教材,要体现主题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统一,要具有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雷锋一生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而人生观教育是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与中小学生学情更为贴近的是奉献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又是可以融合到其中的,正如雷锋在日记中写的:“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

此外,三个年级作为三个学段的中间年级,从时间、精力、身心发展特点上也更有利于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相对于其他年级会取得较好的教育实效性。

因此,三个学段的教师聚焦雷锋奉献精神这一主题,用雷锋的“幸福观”贯通小初高学段的课堂教学,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小学学段依托三年级教材,以“品味雷锋精神,感受幸福滋味”为课题;初中学段依托八年级教材,以“解读雷锋精神,解锁幸福密码”为课题;高中学段依托高二年级教材,以“认同雷锋精神,奋斗幸福人生”为课题。

教学策略一体化,认同并乐于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要真正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并使学生积极主动践行、传承雷锋精神,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就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出发,善于运用学生喜爱并接受的话语体系、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从教学策略一体化的角度,三个学段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主题,做到有情境、有问题、有思考、有活动、有行动。

《意见》指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首先,用“故事”开启小学生的启蒙性学习。设置学生讲自己眼中的幸福故事、雷锋的幸福故事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幸福与雷锋的幸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雷锋觉得为人民服务很幸福。设置讲“新时代雷锋”郭明义故事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雷锋无上光荣,我们不仅要从小学习雷锋,而且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设置分享身边“小雷锋”故事的情境,评选出班级“小雷锋”并颁发“雷锋奖章”,鼓励学生争做“小雷锋”。

其次,用“日记”点燃初中生的体验性学习。设置“他是谁为了谁”议题、解锁雷锋幸福密码的情境。雷锋日记中20次提到“幸福”一词,是什么让雷锋如此幸福?雷锋的幸福密码是什么?学生以年份为界限分成四个小组阅读1959年- 1962年的雷锋日记,分析交流雷锋的幸福密码。设置“我是谁成为谁”议题、学会践行雷锋精神的情境,让学生续写我的雷锋日记,教师朗读三篇体现雷锋精神的日记,让学生猜猜日记的作者是班级中哪位同学,采访这位同学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第四篇日记记录的是在学校向西部送温暖活动中,学生围绕捐赠的物品多与少、价格高与低产生的困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谁的爱心更多”的讨论,明白“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理。

再次,用“思辨”引领高中生的常识性学习。设置学生分享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当前不同时期雷锋精神的体现及具体事例的情境,分析为什么雷锋精神从不过时、永不褪色。设置阅读雷锋有关幸福的日记的情境,辨析是“为人民服务”还是“自己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是最大的快乐与幸福,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分析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设置学雷锋见行动的情境,让学生至少选择两种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学校开展“雷锋日记”朗读周活动,请你为“雷锋日记”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推荐词;二是请你为班级设计一项学雷锋的公益活动,将温暖和幸福传递给需要的人;三是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方案,并说明你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与工作。

实践活动一体化,生活中积极践行雷锋精神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思政课教学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20年,经过多年的探索,活动逐渐形成体系化、主题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统一。

践行雷锋精神,我们选择了学生居住的“社区”这一社会资源,确立主题为“邻里守望,志愿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与雷锋奉献精神高度契合,而小初高的思政课教材中均有“社区”的相关教学内容,其中小学五年级是“服务社区”,初中八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均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根据各个学段的学情,我们做了如下的活动设计:

小学生与家长合作,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考虑到年龄问题和活动的安全性,小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包括参加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环境卫生的清洁劳动、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幸福感,让小学生初步树立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

初中生与同伴合作,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小组。初中生可以和居住在同一社区或相邻社区的同学组成“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为社区定期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关注社会,明白如何在社会中为他人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培养学生公众参与意识。

高中生与社区合作,设计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与社区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利用节假日或假期为社区策划、组织主题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如利用学雷锋日、儿童节、老年节、国庆节等纪念日或节日与社区工作者一起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和开放,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社会对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的倡导永远是主流价值。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雷锋精神这一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成为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王苹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孟婷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劲松分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盖梦洁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唐甜甜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15-16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9-30 13:31 , Processed in 1.2021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