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或许都知道河南人爱吃面食,热门的羊肉烩面,捞面,蒸面;再到小众一点的浆面条,糊涂面,焖面和板面。其实呢?在河南的一个地方,似乎对于米饭的热爱要胜过面食,这里就是信阳。 
不少信阳人通常在外地会被问到:“俺们信阳人到底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俺们信阳人为什么不说河南话?俺们信阳人是不是吃面?”  此图来源地道风物
其实懂点地理知识的人,或许都大概会明白一点,信阳地处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上,这里山地丘陵众多,大部分的地方都留在了淮河以南,气候也不想其他河南的地方干燥,反倒多了几分温润。特殊的地理不但影响着信阳的气候,对于文化和饮食习惯也息息相关,由于距离湖北不远,文化和饮食也往往会更多的往湖北靠。所以信阳人在主食上会更偏向于米饭,烹饪手法也比较偏向于南方。 
很有幸的一次机会,选择了飞机加火车加大巴车的方式前往了信阳的罗山,开启了注定让我难忘的美食之旅。 
一碗喝了600多年的汤 远处有烟火,而近处则飘来了浓浓的大肠味,这就是信阳罗山地地道道的大肠汤,满满的一盆热油中有猪大肠,猪血,水豆腐,加上各种蒜末和荆芥。用筷子夹起一些切成条状的大肠,放在热汤里沾一沾,可谓是肥而不腻,入口柔和,尝完大肠不妨再来一块充满着肠香和卤汁味道的豆腐和猪血,瞬间一脑子的满足感。 
当然如果你觉得大肠仅此而已,那么就大错特错,别看这碗普普通通的汤,它可是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出宫微服私访,途径豫南罗山境内,就曾被这一碗肥肠汤而动心。直到如今当地人依然效仿着朱元璋当时的吃法,白米饭淋着肥肠汤。 
没被酥肉荡涤过的灵魂根本不配叫灵魂。 或许说得有点夸张,不过作为地道的罗山美味,小酥肉也算是餐桌中不亚于大肠汤的硬菜。小酥肉嫩滑有韧劲,送入嘴里后往往是越嚼越香。不过小酥肉如果没有黄豆芽的搭配,那么一定不算完美的,吸足了汤汁的豆芽每咬一口感觉会直接爆汁。 
一份炸鱼,越嚼越有劲 小时候特喜欢吃炸小溪鱼,父亲特意从家门口的小溪里抓来的鱼,母亲匆忙的把粉子裹在小鱼身上,下入油锅,一份油炸小溪鱼就这样的出炉。而这一份妈妈的味道似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走越远。如今在信阳罗山能够再一次体会到这份味道,实属偶然却也感动万分,炸鱼外皮焦酥,连骨头都酥到心里。 
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美味 在我看来很多不经意的食材通常会华丽的变成一份最不经意的美味,比如罗山的豆腐三件,豆腐皮,千张,老豆腐采用息火慢炖的方式将汤汁浸入到食材中,吃的时候你能明显的感受到豆皮中浓浓的汤底味。 
比缙云烧饼更实在,比金华烧饼更酥脆的信阳罗山猪肉馍 通常提到饼或者馍,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缙云烧饼或者是肉夹馍,其实嘛!在信阳当地你还可以尝到一种比前两者更实惠和酥脆的馍,这种馍叫做猪肉馍。这一份馍差不多4块钱,相比缙云烧饼确实性价比更高,况且分量还很足。 
猪肉大葱成馅,放入面团内捏成圆,擀成饼状,外面刷一层糖水裹上一层芝麻,贴入锅内烘烤,不过5分钟,一份猪肉馍就出炉。口味方面表皮脆松爽口,肉馅异香扑鼻,吃上一个似乎还不过瘾。 没有吃过这几样菜,对于信阳罗山这座城来说,你或学就是一个匆匆而过的路人甲。当然即便是路人甲,也不妨把脚步在放慢一点点,去细细品味罗山带给你的舌尖享受。来源:头条号 @马且停
|